1、《雲狂》,作者:風行列;
2、《傲風》,作者:風行列;
3、《十里轉生》,作者:雲邪;
4、《狂帝》,作者:隨風清。
5、《凡人修仙傳》,作者:忘語;
6、《盤龍》,作者:我吃西紅柿;
7、《劍道獨神》,作者:六道沉淪;
8、《長生界》,作者:辰東;
9、《仙逆》,作者:耳根;
10、《寂滅天驕》,作者:高樓大廈。
1、《雲狂》,作者:風行列;
2、《傲風》,作者:風行列;
3、《十里轉生》,作者:雲邪;
4、《狂帝》,作者:隨風清。
5、《凡人修仙傳》,作者:忘語;
6、《盤龍》,作者:我吃西紅柿;
7、《劍道獨神》,作者:六道沉淪;
8、《長生界》,作者:辰東;
9、《仙逆》,作者:耳根;
10、《寂滅天驕》,作者:高樓大廈。
1、乎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的翻譯 :可是輕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飢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出自《魚我所欲也》,其古詩全文翻譯如下:
3、【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還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所以有禍患(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沒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麼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麼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情,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可以生存卻不採用,按照這種方法可以躲避禍患卻不去做。是因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就是義),有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是賢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道德不丟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飢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麼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麼益處!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捨),現在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捨),現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捨),如今卻為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不可以停止嗎?(如果不停止的話,)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本來的思想,即羞惡之心。
道就是道理、事理、方向的意思。得道之人就是指懂得所有道理,大徹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或者說某個領域修行達到非凡的境界,有很高本領的人。得道的人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界的事物,也一樣活得很充實。他不僅能與自己為伴,也能與萬物為伴;他外在看上去是孤獨的,而內在實是與萬物同一體;他沒有任何慾望,從不努力奮鬥;他從不認為自己很重要,從不顯示自己;他能承受別人給他的是是非非,但心裡沒有任何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