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的一部分能源來自岩石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鈾、釷、鉀,另一種能源是地球形成時的引力勢能。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 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 ,中間層是地幔 ,外層是地殼 ,地殼與地幔之由莫霍介面面隔開,地幔和地核之間有古登堡介面隔開,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產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 莫霍介面以上的固體外殼, 地震波在其中傳播速度比較均勻;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 叫做地幔,厚度約2 865公里 ,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 、質量最大的一層;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
1、探求地球內部高溫的熱量來源,需要從地球形成至今的歷史長河中來找尋原因。
2、地球科學家發現,地球形成早期,各類小天體相互撞擊拼合形成原始地球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早期地球從表面到內部的溫度都非常高,整個地球呈現一種熔融的狀態。之後地球逐漸冷卻,形成了地殼、地幔、地核的分層結構,儘管至今已經冷卻了46億年,但還是有許多的熱量儲存在地球的內部。
3、除了早期地球熱源存留,在地球內部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持續衰變,也會不斷釋放熱量。
地球這個煤球至今還沒有冷透,不光是煤球誕生時剩下的餘熱,而是過去就沒有燒透,這些年一直還在燒著,這個燒著的就是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相當於天然的核反應堆在不斷的裂變,這才是如今地層深處大部分熱量的來源。
星球內部的核聚變是恆星的專利,行星是不可能的,這是基於行星無法達到恆星內部極高的壓力和溫度。最小的恆星要求有太陽質量的7~8%,只有這麼大質量的引力壓力才能夠點燃核心的氫核聚變。
1、土壤遭到破壞,據參考訊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 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
2、化肥和農藥過多 ...
地球內部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在衰變的同時放出熱量。由於地殼的厚度,這些熱量無法散發出去,因此越來越熱。同時地球內部壓力也很大。在這種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地核部分的物質融化,形成岩漿。0攝氏度按k來算都有273k了,我們有大氣層保護真幸福,最冷的地方南極不過也190k左右,最熱的才330k左右。像水星那種 ...
1、人類為了生存所進行的資源及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開發和利用都應當從整個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環境的生態系統,即所謂生物圈的平衡狀況加以全面地和科學地考慮,然後再在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多樣性的基礎上,達到人和自然之間的協調。
2、當前,不但要加強和擴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狀,即受人類影響較少 ...
地球內部高溫是重力勢能形成的,在地球內部(尤其是下地幔和地核)一直在有比較重物質向下運移,其重力勢能轉化為了熱能,這種過程在地球早期更甚。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 ...
地球內部沒有人,地球內部是地核,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達1.32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5%。
根據地震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核心之別。內、外核的分介面,大約在5155千米處。因地震波的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一般推測 ...
1、地球內部圈層的第一層是地殼。地殼作為最薄的一層,平均厚度約17公里。
2、地球內部圈層由外向裡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與地幔的分介面為莫霍介面,地幔與地核的分介面為古登堡介面。
3、地殼,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 ...
1、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億~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2、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