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佈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2、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佈,該臺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資料,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線上釋出了這一重大發現。
關於植樹節的資料 植樹節資料簡短一些的
植樹節是什麼節日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透過立法確定的節日。透過植樹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提高人們對森林愛護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後代。
植樹的意義
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國許多地方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河流域,由於土質鬆散,每到雨季,雨水沖刷,大量泥沙流入黃河,致使河水變渾,河床增高,給防洪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為樹木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像一隻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樹根吸收畜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為“沙漠向人類進攻的主要武器是風和沙”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植樹節的故事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淨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於收回成命。
關於植樹的詩句
1、《種樹》唐朝 作者:於鵠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2、《集宿姚侍御宅懷永樂宰殷侍御》唐朝 作者:馬戴
石田虞芮接,種樹白雲陰。穴閉神蹤古,河流禹鑿深。
樵人應滿郭,仙鳥幾巢林。此會偏相語,曾供雪夜吟。
3、《過野叟居》唐朝 作者:馬戴
野人閒種樹,樹老野人前。居止白雲內,漁樵滄海邊。
呼兒採山藥,放犢飲溪泉。自著養生論,無煩憂暮年。
4、《觀種樹》唐朝 作者:孟郊
種樹皆待春,春至難久留。君看朝夕花,誰免離別愁。
心意已零落,種之仍未休。胡為好奇者,無事自買憂。
5、《幽居》宋朝 作者:陸游
社結山林友,家藏種樹書。蔽床欣卜宅,容駟笑高閭。
薄飯頻葅韭,單衣旋制綀。東家借蹇罷,南市買船初。
美景遊俱遍,鄰翁好不疏。時時得乘興,豈獨愛吾廬。
植樹節宣傳語
1.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樑材
2.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植下一棵樹,收穫萬點綠
3.萬里長城抵禦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4.三九四九,栽楊種柳。
5.三分種樹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險。
6.人怕傷心,樹怕傷根。
7.保樹蓋荒山,不愁吃和穿。
8.光栽不護,白費功夫。
9.冬天栽樹樹正眠,開春發芽長得歡。
10.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1、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2、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3、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1、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灣中部的山區。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態面積為7.93㎞2(滿水位時10㎞2),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是中國臺灣外來種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
2、日月潭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 ...
1、金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2、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
1、非洲(英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億)。
2、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51°24E,10°27N),南 ...
1、藍鯨,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不僅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地球史上最大的動物,全長超過30米,重達177噸。
2、直到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片海域中藍鯨的數量都相當多,在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它們幾乎滅絕。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才逐漸上升。 ...
1、金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2、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
廉頗,趙國苦陘人,嬴姓,廉氏,名頗,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 ...
1、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2、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