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大足石刻位於中國直轄市重慶大足區境內,距重慶主城九區167公里,有74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它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為著。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透過,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春節的由來簡介
說法一: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說法二: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春節名稱的變革
在不同時代,春節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春節內容的發展過程
先秦時期,就有了歲時的雛形。《詩·豳風·七月》裡記載了人們收穫後釀酒宰羊的歡聚場景,“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十月滌場,......曰殺羔羊,....萬壽無疆。”
漢朝時,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東漢崔蹇《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稱。”正月初一過新年的習俗也越來越豐富。
魏晉時,已形成除夕守歲的習俗。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記載︰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唐朝時,人們除登門拜年,還發明一種“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改用梅花箋紙。當時這種“拜年帖”被稱為“飛帖”。
宋代人過年開始吃餃子,宋朝稱餃子為“角子”。宋代已普遍開始用紙包火藥做成爆竹。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都已經盛行。《萬曆嘉興府志》中記載:“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限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飲,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清朝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皇帝有寫福字下賜群臣的習俗。過年要一直延續至元宵佳節才算結束,猜燈謎是甚為流行的取樂方式。
辛亥革命帶來了全新的時代,政府提倡新曆,傳統過年不再休假。禮儀上,脫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禮節逐漸成為中國人際交往的“文明儀式”。
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1、辦年貨
作為一年中盛大的傳統節日,送年貨,備年禮是春節必備。在春節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準備過年使用的食品,鞭炮,春聯,衣服,祭祀用品。
2、貼年紅
年二十九,三十,家家戶戶都開始“貼年紅”形式各樣,營造喜慶的氣氛。各種各樣的窗花,對仗工整的春聯,年畫,福字。唐朝之後,人們喜歡將秦叔寶和尉遲恭貼在門上當做門神,一直流傳至今。
3、年夜飯
年尾除夕,無論有多遠,多忙,家家戶戶都回到家中,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大年三十晚上,擺上一桌子的好菜,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來寄予好彩頭。等祭祀完祖先才正式開飯,一家老小圍坐餐桌,共敘天倫。
4、放鞭炮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是迎神和驅逐鬼怪,後來逐漸演化為辭舊迎新的標誌。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燃放起爆竹,象徵著新的一年紅火,平安。除夕那天,還有絢麗的煙火節目,大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呈現一塊祥和的氣氛。
5、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之一,初一開始,老人小孩都穿上新衣,帶上禮物給親戚朋友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是尊老愛幼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聯絡了情感。
金波,天涯社群副主編。 2016年6月29日19點40分左右,在北京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開往潞城方向站臺上突然暈倒,隨後失去意識。因疾病突發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34歲。
金波倒地後身旁兩名素不相識的地鐵乘客對其進行了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另有1名外國女子自稱是急救醫生,隨後也參與到救治過程中,金波最終沒能 ...
採花節在藏民中又叫“女兒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採花節是一種很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它大致可分為“搶水”、“採花”和“祝福”三個部分構成,其中“採花”和“祝福”都與民族歌舞相結合。節日由“搶水”活動拉開序幕。
節日第一天,人們便紛紛到附近的山上搶泉水。搶 ...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 ...
立冬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屬於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是在11月上旬。隨著立冬的到來,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冷空氣南下愈發頻繁。那麼立冬這個節氣是怎麼來的呢?立冬還有哪些實用的祝福語呢?下面就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吧。
立冬的由來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告別了寒風蕭瑟的秋季,迎來了凜冽寒冷的冬季 ...
每一個節日都是有著它不同的歷史由來存在的,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方式瞭解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那麼在重陽節這一個節日到來的時候,如何才能夠更好的瞭解到它的歷史由來,以及對於這一個節日存在的一些活動呢?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由來是源自古代人們對於天象的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 ...
《孝經緯》說:“(立冬)後十五日,鬥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由來和簡介可能很多人都還不清楚,而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氣候差異也是很大,在小雪這天又有什麼不一樣的體現呢?下面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雪的由來和簡介
大家一 ...
《孝經緯 》說:“(立冬)後十五日,鬥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由來和簡介可能很多人都還不清楚,而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氣候差異也是很大,在小雪這天又有什麼不一樣的體現呢?下面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雪的由來和簡介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