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舌頭和牙齒:小明的口腔裡有兩個器官。一個是牙齒,一個是舌頭。堅硬的牙齒看不起軟弱的舌頭,時不時的嚼舌頭。
2、“你還敢讓我嚼你嗎?”牙齒驕傲的問。“不敢,牙齒大哥。”舌頭微笑著說。
3、“我就知道你不敢,軟弱的東西,因為你身上還有傷口呢,哈哈……”牙齒哈哈大笑。“我雖然不敢讓你嚼我,但並不是軟弱。我和你本來就是給人類服務的,又不是打架的,再說……”
4、“住嘴,你小心我再嚼你。”牙齒生氣的說。舌頭不再理牙齒。時間一天天過去,小明老了,牙齒漸漸破碎、疼痛、脫落,舌頭卻安然無恙。其實生存就是這樣,到頭來無所謂誰勝誰負…
關於清明節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簡短小故事
故事一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的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農地。這時,一位農民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沒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莊設崗哨,檢查每一個進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給陳太平帶食物吃。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頓時,他計上心頭。農民採了些艾草回家洗乾淨並煮爛,然後將青色的艾草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青色的米糰子。最後,把青色的米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了村口檢查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團後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返回軍營。後來,陳太平將這種吃法教給所有將士,隨之,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故事二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 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 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 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 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 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 19 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
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受封,帶母親隱居綿山去了。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帶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山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故事三
相傳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後想要回到老家祭拜父母,但是由於連年戰爭,使祠堂周圍長滿雜草,破損不堪。雖然部下翻了個遍,可直到黃昏也沒有找到劉邦父母的碑牌。
最後,劉邦沒辦法,開始請求神明。他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捏在手中。劉邦向上蒼禱告說:“希望爹孃在天有靈,如果有紙片落在哪一塊碑上連風都吹不動,那就是爹孃的。”說完,劉邦把紙片拋向空中。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塊斷掉的碑牌上,無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一瞧,上面真的刻有一個劉字。
1、《醜小鴨》:
在一個美麗的鄉間,一隻鴨媽媽孵了幾隻小鴨,最後孵出來的一隻小鴨又大又醜,因為長得醜陋,醜小鴨成了全體雞鴨的一個嘲笑物件,並且情形一天比一天糟糕。大家都要趕走這隻可憐的小鴨,連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對他生氣起來,鴨兒們啄他,小雞打他,它醜得連獵狗也不想咬它,所有的動物都瞧不起它……正陷入悲傷與絕望的醜小鴨,偶然在一天晚上,發現了一群漂亮的大鳥,它們白得發亮,頸項又長又柔軟,這就是天鵝。醜小鴨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它在水上像一個車輪似地不停地旋轉著,同時,把自己的頸項高高地向它們伸著,發出一種響亮的怪叫聲。它再也忘記不了這些美麗的鳥兒,這些幸福的鳥兒。“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可是他們會把我趕走的,因為我是這樣醜,居然敢接近他們。不過這沒有什麼關係,被他們趕走,要比被鴨子咬、被雞群啄,在冬天受苦好得多!”於是它飛到水裡,向這些美麗的天鵝游去。天鵝看到它,馬上就豎起羽毛向它游來,醜小鴨把頭卑微地垂到水上,但是它在這清澈的水裡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不再是一隻粗笨的、又醜又令人討厭的鴨子,竟是——一隻天鵝。
2、《紅鞋》:
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珈侖很貧窮,穿著木鞋,一位善良的老女鞋匠為她縫了雙紅布鞋。後來她媽媽死了,一位老太太收養了她,她以為老太太收養她是因為她的鞋子漂亮,可老太太並不喜歡 紅色的鞋子。有一次珈侖看到巡迴的公主穿的漂亮的紅皮鞋。後來,她在一家鞋店裡買到了一雙一模一樣的紅皮鞋,當她穿著它跟著老太太去教堂做堅信禮的時候,人們都看著她的鞋子,她心裡充滿了驕傲。這雙鞋子好像控制了她,能跳舞。有一天老太太病了,需要她照顧,可她仍然穿上了鞋子,鞋子帶著她去跳舞。鞋子又帶著她來到黑森林,一個天使對珈侖說,你要穿著這個紅鞋跳舞,一直跳到變成一具骸骨。有一天老太太死了,珈侖來到一個劊子手的家,請求後者砍掉了她的雙腳,那穿著紅鞋的雙腳又到別處跳了。珈侖裝上假肢到一個牧師家做工,盡心盡力,懺悔自己,她又能來到教堂做禮拜了,她的靈魂飛昇入了天國。
3、《賣火柴的小女孩》:
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閤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透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透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久違的外婆,她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當火柴熄滅的時候,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小女孩就是這樣在聖誕之夜悲慘地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1、一小松鼠總是向小熊討蜂蜜吃。冬天來臨之前,小熊給了小松鼠一整罐蜂蜜。小松鼠說,“謝謝你哦。”然後就蹦蹦跳跳的走了。小熊憨憨地笑了笑,打了一個哈欠,睡著了。冬眠結束後,小熊伸了一個很長的懶腰。他突然看到樹洞門口堆滿了栗子。小熊撓了撓頭,“我不吃栗子啊。”不過他還是很開心地笑了。
2、貓頭鷹先生喜歡上 ...
1、關於誠信的名人故事——郭沫若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裡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 ...
1、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2、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 ...
1、畢業的前夕,他看著臨桌的她戴著耳機寫著卷子,很想對她表白卻不好意思開口,終於,他試探著叫了她的名字,她一點反應也沒有,依然寫著卷子,於是他很小聲的把想對她說的話全部說出;下課了,他離開了座位,臨桌的她鬆開暫停鍵淚流滿面。
2、一個王子愛上一個公主,公主告訴他,如果他願意連續100個晚上守在她的陽臺 ...
1、9歲的她得白血病住進醫院時,繼母和父親吵翻了天。父親每天來醫院細心照料她,要她什麼都不要想,安心治病。她習慣性的寫日記,記錄每天的心情和身體的狀況。父親把所有積蓄都準備拿出來的時候,繼母下了最後通牒:如果治孩子,那就離婚。並非繼母狠心,只是過了這個手術,還有更多的昂貴手術在等著。就怕砸鍋賣鐵,也不一定 ...
1、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 ...
1、孔融讓梨。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子路負米。子路家境貧困時,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飯菜,而從百里之外把米背給父母。後遂用“負米、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