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屍》作者:月下桑;《最毒男人心》作者:古靈;《春滿乾坤》作者:典心;《周瞳探案系列》作者:小莮人;《中國神秘事件錄》作者:龍翎姬;《湘西傳奇之蠱婚 》作者:清風淺笑;《湘西蠱毒》作者:吳學華;《周瞳探案》作者:於雷;《蠱門》作者:狼相如;《蠱色生香》作者:皓月星燈。
《養屍》作者:月下桑;《最毒男人心》作者:古靈;《春滿乾坤》作者:典心;《周瞳探案系列》作者:小莮人;《中國神秘事件錄》作者:龍翎姬;《湘西傳奇之蠱婚 》作者:清風淺笑;《湘西蠱毒》作者:吳學華;《周瞳探案》作者:於雷;《蠱門》作者:狼相如;《蠱色生香》作者:皓月星燈。
說道苗族,自然的我們會想起它特色的服飾以及神秘的蠱術。相傳在苗族裡有一支叫做蠱苗,相傳其隱居於深山之中,少與外界接觸。蠱苗風俗奇特,因能夠運用蠱術因而得到苗人的敬畏。至於它的神秘之處,小編帶你領略一下特色民族文化。
偏遠的苗族聚居地區,如果小孩吃食硬物,不小心嘴裡起了血泡,做母親的便一邊慌忙找針把血泡扎破,一邊憤憤地罵道:“著蠱了,著蠱了。挨刀砍腦殼的,誰放的蠱我已知道了。她不趕快收回去,我是不饒她的!”要是吃魚不慎,魚骨卡在了喉嚨,母親就會叫孩子不加咀嚼地吞嚥幾大口飯,將魚刺一股腦兒地吞下肚裡。
隨後叫小孩到大門口默唸著某某人(被認為有蠱者)的名字,高聲喊叫:“某某家媽有蠱啊,她放蠱著我,我知道了,她不趕快收回去,我是不饒她的:哪天我要抬糞淋她家門,揀石砸她家的屋頂,讓大家都知道她家有蠱,有兒娶不來,有女嫁不去哩!”喊聲中充滿了憤怒和仇恨。據說透過這種喊寨的方式,“放蠱”的人聽見了,心裡害怕,就會自動將“蠱”收回去。
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有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臟不適、腸鳴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著了蠱。
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
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透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不會蠱術。很久之前,苗族人的觀念裡面是有蠱術的存在的,但是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是無稽之談,是子虛烏有的東西。雖說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但苗族的一些婦女卻深受這種觀念的誣害。人們認為“蠱”只有婦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婦女身上,傳給下一代女性,而不傳給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