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誠信的古代典故

我國古代不講誠信的典故

  1、《郁離子》: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大麻桿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離開。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

  2、寓意: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一個

關於誠信的古代典故

  尾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與女子期於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記。蘇秦列傳》 亦存抱柱心,洪波耐今古。莫從橋下過,恐憶少年侶。

  《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這是《莊子》中一個哀怨悽婉的愛情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尾生的痴心漢子和心愛的姑娘約會在橋下,可心上人遲遲沒來赴約,不幸的是大水卻漲上來了,這個痴情漢為了信守諾言堅持不肯離去,最後竟然抱橋柱溺亡。據說,他們約定的地點叫藍橋。尾生所抱的樑柱,也和他一道成為守信的標誌。

有關誠信的典故

  1、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2、有人站出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關於古代誠信典故

  1、曾子殺豬,是講古時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騙孩子說在媽媽集市回來後殺豬給兒子吃,曾子得知後真的將豬殺了。   2、尾生抱柱,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後來,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 ...

古代誠信與感恩的名言

  父母者,人之本也。   子孝父心寬。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詩書立業,孝悌做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人背信則名不達。 ...

誠信勵志的古代名言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民無信不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有關誠信的成語典故

  1、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2、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 ...

古代助人為樂的典故

  1、雪中送炭。出處: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   2、司馬光砸缸。出處:左丘明《左式春秋》;   3、樂善好施。出處:司馬遷《史記》;   4、解衣推食。出處:司馬遷《史記》;   5、拔毛濟世。出處:列子《列子》;   6、俠肝義膽。出處:張傑鑫《三俠劍》;   7、急公好義。出處:劉向《新序》;   ...

關於誠信的名人典故句子

  1、韓信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後一定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漂母   2、宋慶齡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

古代歷史上久別重逢的摯友典故

  1、《贈衛八處士》,作者是杜甫,講述的是詩人被貶華州司功參軍之後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   2、《喜見外弟又言別》,作者是李益,講述的是詩人同表弟在亂離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話別的傷感場面。   3、《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作者是晏幾道,講述的是詞人與一個女子久別重逢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