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越劇的由來、發源地及歷史大全

關於越劇的由來、發源地及歷史大全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戲劇講述的就是人生,只不過是以說唱和舞蹈等方式結合而成的,這樣的表演方式逐漸地被人們所認可,登上了舞臺。民間有許多關於戲劇的傳說,那麼越劇是如何而來的呢?本期越劇文化為你揭曉。

  “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臺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為姚水娟之“越吟舞臺”的編導,受李白《越女詞》之啟發,兼考慮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而越劇發源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又受越劇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之豪言觸動,遂給茹伯勳編的《戲劇報》寫稿,刊出正名為“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眾。自此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為“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為“越劇”。

  因越劇早期曾用“紹興戲劇”、“紹興文戲”為名,故有將越劇稱為“紹興戲”的說法,實是因當時無“越劇”之名而借用“紹興戲”之稱,但“越劇”實際上並非“紹興戲”。然因訛傳訛,越劇劇名的翻譯中也有了“Shaoxing Opera”一詞。但正規表述,對“越劇”劇名的翻譯,應是“Yue Opera”(亦有翻譯成“YueJu Opera”者),此稱謂已被越劇專業書籍及官方文件廣泛應用,亦被報刊媒體所接收並使用,而當日誤翻之“Shaoxing Opera”則成為了一個歷史。

  1906年3月27日,嵊縣東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書藝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隻稻桶墊底,鋪上門板,演出小戲《十件頭》、《倪鳳煽茶》和大戲《雙金花》(後半本)。這是中國越劇第一次登臺試演,越劇(最初稱“小歌班”)從此誕生,該日被稱為越劇誕生日。

  1917年5月13日,小歌班初進上海,在十六鋪“新化園”演出,因藝術粗糙簡陋,觀眾寥寥無幾。後續有3班藝人來上海但均告失敗。在學習紹興大班和京劇的表演技巧後,藝術有所提高,1919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1921年9月16日,由費翠棠、顏煥亭等組成的戲班演出於第一戲院,當天,《新聞報》廣告首次刊出“紹興文戲”之名謂。

  1921年9月至1922年,男班藝人相繼將劇種改稱“紹興文戲”,吸收京劇、紹劇的表演程式,向古裝大戲發展。劇目則受海派京劇影響,主要編演連臺本戲,在“大世界”、“新世界”等遊樂場以及茶樓、旅社、小型劇場演出。主要演員有小生王永春、支維永,小旦衛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馬潮水,小丑馬阿順、大面金榮水等。

  1923年7月,嵊縣籍商人王金水請男班藝人金榮水回鄉辦第一個女班,招收13歲以下的女孩二十餘人。翌年1月14日,該女班在上海昇平歌舞臺演出,稱“髦兒小歌班”。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報》演出廣告中首次用“越劇”稱之。

  1928年1月起,女班蜂擁來滬。至1941年下半年增至36個。女子越劇的著名演員幾乎都薈萃於上海。報紙評論稱“上海的女子越劇風靡一時,到近來竟有凌駕一切之勢”。男班因演員後繼無人,最終被女班取代。

  1931年底開始,一些女演員如王杏花、陳苗仙、呂福珠以及“東安舞臺”“四季春班”等先後來滬,但仍為男女混合演出。女子越劇在上海立足後,為適應環境和觀眾需求,以姚水娟為代表的一批越劇從業者進行了變革,稱為“改良文戲”。各劇團、班社競相編演新劇目。

  1942年10月,袁雪芬以話劇為榜樣,在大來劇場開始改革。前兩年陸續聘請編導有於吟(姚魯丁)、韓義、藍明(流)、蕭章、呂仲、南薇、徐進等,多為年輕的業餘話劇工作者。他們把進行改革的越劇稱為“新越劇”。

  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劇院薈萃了越劇界一大批有較高藝術素養的編、導、演、音、美等專門人才,在中國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向和“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指引下,發揮了國家劇院示範作用。此外,一批集體所有制的劇團如“芳華”“雲華”“合作”“少壯”等也很活躍,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1966年開始的“文革”,越劇受到嚴重的摧殘。一批著名演員、創作人員和管理幹部,受到迫害,越劇被迫停演。

  文革後,越劇得到復興。1977年、1978年和1981年,越劇線上相繼創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塑造了現代史上毛、周、魯迅等歷史偉人的形象。在文革中被迫解體的區級越劇團,也部分得到重建,恢復了藝術活動。

  越劇在影響遍及全國的同時,還走出國門,在國際上贏得盛譽,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結束語】文化的流傳是從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戲曲是文化的一部分。越劇由興起到壯大,接著是衰退,最後到復興,這些都深深地烙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苑姓的由來及歷史

  1、苑姓起源有三:出自子姓。據《元和姓纂》、《尚友錄》所載,商高宗之子文(一作支)封苑侯,其後以其爵號為氏。

  2、出自官名。據《姓氏考略》、《中國姓氏大全》所載,春秋時齊大夫苑何忌之後以苑為氏。

  3、出自他族。今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苑姓。始祖:商高宗。

  4、苑姓來源於商朝,始祖是商高宗。商高宗,名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代君王,在位五十九年(公元前 1271 年—公元前 1213 年)。武丁少年時生長在民間,與奴為友,生活困苦。他即位後,舉奴為相,發奮圖強,使商朝得以大治,呈現一派興旺景象,在統治獲得鞏固的基礎上,武丁相繼對土方、鬼方、虎方和羌、夷等不斷用兵,開拓疆域,擴大商王朝的政治影響。

  5、其疆域包括今河南全省,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的大部或一部,創造了馳名天下的文明大國,使商朝進入極盛,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萬聖節的由來及歷史

  關於萬聖節的由來及歷史,流傳較廣的是: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Hallow”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天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隴西的由來歷史

  隴西的由來:   “隴西”一詞由來已久,原來古代“隴”與“壟”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代人看到橫亙於關中平原西部的山脈如同田埂一樣,就稱之為隴山。隴山在甘肅古代地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隴東、隴南、隴西稱為三隴之地,後來又變成了甘肅的簡稱。由於命名同隴山密切相關,古人自然隴山以東劃為隴東,隴山以西為隴西。   ...

蒙古族的“薩吾爾登”由來歷史

  “薩吾爾登”是蒙古族主要的民間舞蹈,這個以表現為主可以自由發揮的舞蹈,在蒙古族深受喜愛,蒙古族不分男女老幼幾乎每個人都會跳;而“薩吾爾登”既是蒙古族民間舞曲與歌舞曲的曲牌名稱,也是民間舞蹈的統稱。下面我們來了解下蒙古族文化“薩吾爾登”的由來及歷史。   “薩吾爾登”是新疆蒙古族居住區一種樂舞的名稱,是以蒙 ...

重陽節的由來歷史演變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為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取名“重陽”,也叫“重九”。   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

世界地球日宣傳語簡訊大全

  1.搖擺的溫柔,震顫的問候,塌垮的魔咒,禁不起風流。親愛的朋友,世界地球日來到,願我們珍惜當下的生活,面對困難也能勇敢抬頭! 2.一起走進“低”時代:做人,要低調;說話,要低聲;錯了,要低頭;生活,要低碳。世界地球日,讓我們低下高傲的頭,為地球祈禱,為彼此祝福。 3..在2012年4月22日即第43個 ...

北京烤鴨的做法歷史,北京涮羊肉

  烤鴨歷史:   早在南北朝時(420-589)《食珍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元代的《飲膳正要》中有了燒鴨的說法。這些皆為今日烤鴨之前身。北京的烤鴨店,一說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一說出現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那時經營的是南京(金陵)傳來的燜爐烤製法,故稱南爐鴨。最早的店址在宣武門外 ...

“桃花運”的出處來歷民間傳說

  “桃花運”的出處、來歷及民間傳說   1、“桃花運”一詞的出處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室人。   —《國風.周南.桃夭》   這是《詩經》中的一首詩,俗稱詩經-周南-桃夭篇。這首詩描寫的是女子出嫁時的 ...

沿河禮儀禁忌其他

   解放前,沿河土家人祝壽誕、立新房或為新房釘大門時,親友一定要邀集幾十乃至百餘人,前往慶賀,不滿百人者,不算角色。這些人,多帶刀、槍(火槍),抵主家晉謁主人時,先放排槍,驚動主人,主人出接,也要放排槍,作為接見禮。進屋後,慶賀一方將所帶去的錢物,陳設在堂屋內神龕前的大桌上,並在大門方,掛彩一疋,主人才安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