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避三舍:後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迴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2、秦晉之好:秦晉之好是一個漢語成語,泛指兩家聯姻。元·喬孟符《玉簫女》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3、渭陽之情:漢語成語,傳說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晉,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間的情誼。出自《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後漢書·馬援傳》:"其令許侯思愆田廬,有司勿復請,以慰朕渭陽之情。"
1、志在四方:即指有遠大的志向。
2、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3、貪天之功:把天公的功勞據為己有。指將別人和集體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
4、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晉公子重耳之亡》選自春秋時代末期的名著《左傳》,記載了晉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經歷。同時對各諸侯國君主和大臣的政治遠見和性格也有所記錄。是瞭解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年老的時候,寵愛一個妃子驪姬,想把驪姬生的小兒
子奚齊立為太子,把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太子一死,獻公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
危險,逃到別的諸侯國去避難了。
晉獻公死後,晉國發生了內亂。後來夷吾回國奪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
到處逃難。重耳在晉國算是一個有聲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願意跟著他。
重耳先在狄國住了十二年,因為發現有人行刺他,又逃到衛國。衛國看他是個倒運的公
子,不肯接待他。他們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陽東南)地方,實在餓得厲害,正瞧
見幾個莊稼人在田邊吃飯。重耳他們看得更加口饞,就叫人向他們討點吃的。
莊稼人懶得理他們,其中有一個人跟他們開個玩笑,拿起一塊泥巴給他們。重耳冒了
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動手揍人了。隨從的有個叫狐偃的連忙攔住,接過泥巴,安慰重耳說:
“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給我們送土地來啦,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嗎?”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臺階,苦笑著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來到齊國。那時齊桓公還在,待他挺客氣,送給重耳不少車馬和房子,
還把本族一個姑娘嫁給重耳。
重耳覺得留在齊國挺不錯,可是跟隨的人都想回晉國。
隨從們揹著重耳,聚集在桑樹林裡商量回國的事。沒想到桑樹林裡有一個女奴在採桑
葉,把他們的話偷聽了去,告訴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對重耳說:“聽說你們要想回晉國
去,這很好哇!”
重耳趕快辯白,說:“沒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勸他回國,說:“您在這兒貪圖享樂,是沒有出息的。”可重耳總是不願意
走。當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隨從們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車裡,送出齊國,等重耳
醒來,已離開齊國很遠了。
以後,重耳又到了宋國。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對狐偃說:“宋襄公是非常器
重公子的。但是我們實在沒有力量發兵送他回去。”
狐偃說:“這我們全明白,我們就不再打擾你們了。”
離開宋國,又到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做貴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楚成王
對待重耳好,重耳也對成王十分尊敬。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請重耳的時候,開玩笑地說:“公子要是回到晉國,將來怎樣報答
我呢?”
重耳說:“金銀財寶貴國有的是,叫我拿什麼東西來報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著說:“這麼說,難道就不報答了嗎?”
重耳說:“要是託大王的福,我能夠回到晉國,我願意跟貴國交好,讓兩國的百姓過太
平的日子。萬一兩國發生戰爭,在兩軍相遇的時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時候行軍,每
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動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聽了並不在意,卻惹惱了旁邊的楚國大將成得臣。等宴會結束,重耳離開後,成
得臣對楚成王說:“重耳說話沒有分寸,將來準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還不如趁早殺了他,
免得以後吃他的虧。”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見,正好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國(都城雍,
在今陝西鳳翔東南)去了。
原來秦穆公曾經幫助重耳的異母兄弟夷吾當了晉國國君。沒想到夷吾做了晉國國君以
後,反倒跟秦國作對,還發生了戰爭。夷吾一死,他兒子又同秦國不和。秦穆公才決定幫助
重耳回國。
公元前636年,秦國護送重耳的大軍過了黃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國即位。這就
是晉文公。
1、禮輕義重:禮物雖然很輕,但情意卻很深厚。
2、物薄情厚:薄:輕;厚:重。禮物雖然很輕薄,而情誼卻很深厚。
3、千里鵝毛: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4、卑辭厚禮:指言辭謙恭,禮物豐厚。
5、禮為情貌: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
禮物輕情意重的成語還有:不腆之儀、禮不嫌 ...
1、重耳傳奇劇情介紹: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自幼飽讀詩書,謙虛而好學,愛護身邊的人,很多有才華的人士都願意跟隨著他。重耳一心愛國,才華橫溢,治理國家有很多的辦法,但卻被朝中奸黨們排斥陷害。
2、驪姬預謀要立奚齊為太子,便陷害現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上吊自盡後,驪姬又誣陷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不得已逃跑。 ...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
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 ...
歷史上重耳和齊姜沒有孩子,歷史記載齊姜是齊桓公的女兒,有膽識,做事果敢,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女子。重耳能夠如此順利的繼承王位,齊姜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在重耳流亡期間逃到齊國從而結識了齊國公主齊姜,齊姜在齊國深受國君的寵愛和百姓的愛戴。齊姜懂得民間疾苦,懂得分析國家局勢,她雖然是女兒身,但思想卻不 ...
《晉公子重耳之亡》選自《左傳》,記載了晉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經歷。同時對各諸侯國君主和大臣的政治遠見和性格也有所記錄。是瞭解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晉公子重耳之亡》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描寫人物,記敘事件,其中最為成功的是細節描寫,把人物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
重耳有重瞳駢肋的標記,重瞳就是每隻眼睛裡有兩個瞳孔,駢肋就是肋骨緊密相連成一片。重瞳是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也有人認為這是白內障的早期症狀,駢脅是肋骨畸形,現在我們知道其實這是病態,但在古代這是聖人之相。 ...
1、帶非成語:招是搬非、閒是閒非、講是說非、人我是非、混淆是非、閒非閒是、人非物是、積非成是、獨是獨非、貌是心非、改是成非、言是人非、誰是誰非、隨聲是非、說是弄非、明辨是非、招是惹非、無間是非、今是昨非、惹是招非、習非成是、說是談非、覆是為非、質非文是、招是攬非、是非顛倒、大是大非、是非之地、習非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