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帶有龍的成語故事

  有畫龍點睛、葉公好龍、屠龍之技等。故事內容分別是:

  1、畫龍點睛。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2、葉公好龍。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視窗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裡。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1、葉公好龍:講述了葉公好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葉公一看是真龍,驚嚇過度,以致魂飛魄散。現在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些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愛好,大多含貶義。

  2、畫龍點睛: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誕,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這則故事原來是說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3、降龍伏虎:南北朝時,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來到長安,他能使用咒語咒下龍。每有大旱,皇帝常請他咒龍,一會就看見龍下在缽中,天就會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缽中觀看,都覺得很神奇。 北魏時,僧稠和尚有一次看見兩隻老虎相搏,吼聲震動山岩,僧稠就用錫杖將它們分開,兩隻老虎被驅散了。

筆走龍蛇的成語故事

  故事:唐朝時期,秘書監賀知章在府上宴請賓客,李白在席上作詩《草書歌行》。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擅長草書,當眾被要求作書法,懷素援筆蘸墨,凝神運氣揮毫,很快寫就,賀知章讚歎道:“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真是筆走龍蛇。”。

  筆走龍蛇:意思是指筆一揮動就呈現出龍蛇舞動的神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風格灑脫,也指書法速度很快,筆勢雄健活潑。


成語臥虎藏故事是什麼啊

  臥虎藏龍: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隱藏不露的人才。   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近義詞:藏龍臥虎。   反義詞:野無遺才、藏汙納垢。 ...

成語成語要是成語故事

  1、化零為整,整裝待發,發凡起例,例行公事,事必躬親,親如骨肉,肉跳心驚,驚弓之鳥,鳥槍換炮,炮鳳烹龍。   2、起居無時,時乖命蹇,蹇諤匪躬,躬行實踐,踐土食毛,毛骨聳然,然荻讀書,書缺有間,間不容髮,發植穿冠。   3、冠履倒置,置之不問,問鼎輕重,重熙累盛,盛衰榮辱,辱門敗戶,戶樞不朽,朽骨重肉,肉 ...

生肖故事

  龍的故事   “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句話將“龍”的神秘、珍貴跟出沒無常形容的真是唯妙唯肖。   龍,本來是一種想像傳說中的珍獸,誰也沒有親眼看過,但是它卻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我們不是自稱為“龍的傳人”嗎?見,“龍”在中國人的心目前佔著多麼奇特的地位。龍不但是祥瑞的徵兆,而且還是有靈性的神物,對於這種珍 ...

關於故事

  屬龍: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常對別人說:“我特別喜歡龍,龍多麼神氣、多麼吉祥啊!”於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樑上、柱子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裡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   葉公喜歡龍的訊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 ...

故事的能力如何

  屬龍:故事講述的流利順暢      屬龍人在講故事這方面的能力其實還是挺不錯的,但是相比於其他人還是有所欠缺的,可謂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能說能把故事講述的流利順暢,不會出現卡頓的情況,對於內向的屬龍人而言,能將一個故事發展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表述的清楚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但是對於故事裡面的精髓屬龍人還是難 ...

生肖狗的成語故事

     狗尾續貂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裡的僕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 ...

二月二抬頭的故事 二月二抬頭故事簡介

  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   故事一:   傳說,龍抬頭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