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宮賦》中4個後人原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第一、第二、第四個後人相同,都是指宋人;是指宋以後的人。
2、《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文章透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1、《阿房宮賦》中4個後人原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第一、第二、第四個後人相同,都是指宋人;是指宋以後的人。
2、《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文章透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透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1、《大秦賦》中的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
2、賦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對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