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解嘲:其實他命運十分悽慘,但他卻時時感到得意,自滿。
2、虛榮心強:在現實社會中,他四處碰壁,飽嘗辛酸,可他卻努力的裝高尚。
3、懼強凌弱:正如文章裡第二章所寫的:阿Q因為虛榮心很強,所以聽不得別人說他壞話。所以他決定,要是口訥的人便罵,力氣小的人便打,然而不知怎麼一回事,只虧的總是他。
4、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每次別人打擊他時,從不往正面去想問題,不斷的為自己解嘲。
1、自我解嘲:其實他命運十分悽慘,但他卻時時感到得意,自滿。
2、虛榮心強:在現實社會中,他四處碰壁,飽嘗辛酸,可他卻努力的裝高尚。
3、懼強凌弱:正如文章裡第二章所寫的:阿Q因為虛榮心很強,所以聽不得別人說他壞話。所以他決定,要是口訥的人便罵,力氣小的人便打,然而不知怎麼一回事,只虧的總是他。
4、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每次別人打擊他時,從不往正面去想問題,不斷的為自己解嘲。
第一章,是小說的序言,排列起來交代四個問題:小說的名目、阿Q無姓、無名、無籍貫,寫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會環境。交代名目的來源時,從孔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說起,批判了“正名論”,順便給主張儲存“國粹”的遺老遺少們以諷刺。考察阿Q的姓時,透過趙太爺不准他姓趙這一可笑又可悲的情節,突出了阿Q連姓都被剝奪了的屈辱的政治地位,兇殘橫暴的統治者也粉墨登場了。考察阿Q的名,由“洋字”而涉及“國粹”,又一次幽默地諷刺那些遺老遺少們。考察阿Q的籍貫時,諷刺了胡適的考據癖。序言告訴讀者,他並不為名人作傳,而要給一個不為世人所聞,連姓、名、籍貫都十分模糊的流浪僱農阿Q作傳,表明他對窮人的態度;而順筆諷刺當時的一些文人,則是近現代之交新舊文化交鋒的常見現象。
小說共九章,每三章可構成一個部分。前三章寫阿Q的階級地位、經濟地位,概括勾勒阿Q以“精神勝利法”為中心的性格特徵;中間三章寫阿Q遭遇的壓迫和剝削,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表現阿Q的處境,揭示了時代矛盾;後三章寫阿Q在革命到來之後的性格變化和悲慘命運。
對大團圓的理解:指舊有官僚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同流合汙,即所謂的鹹與維新,是反語。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一部小說,它有力的批判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該書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未莊流浪僱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積極,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