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賺”,按照這一習俗,初二要吃麵的,圖的是條條順,意喻著一年順順當當。
2、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也有正月裡吃麵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
3、隔年面流行於陝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麵條,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為連年豐收、吉慶有餘。
4、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1、“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賺”,按照這一習俗,初二要吃麵的,圖的是條條順,意喻著一年順順當當。
2、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也有正月裡吃麵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
3、隔年面流行於陝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麵條,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為連年豐收、吉慶有餘。
4、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如今,撞鐘祈福已成為人們過年習俗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是,古籍中似乎並無除夕之夜撞鐘祈福的記載。那麼,除夕之夜撞鐘祈福始於何時?
辭舊迎新撞鐘祈福,是人們現在過年時不可或缺的一種民俗。它源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新年零點跨越之際播放鐘聲,而這些鐘聲是提前採錄於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地區的一些著名古鐘,如西安雁塔晨鐘、蘇州寒山鐘聲、香港車公廟鍾等。每年除夕守歲之時,這些錄製於不同地點的鐘聲被依次播放,鐘聲陣陣,或雄渾或悠揚,使辭舊迎新的新年或新春更多了幾分神聖和莊嚴。改革開放以後,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繼承了這一傳統。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新春倒計時之際,現場直播了人們在大鐘寺撞鐘祈福。1997年除夕之夜,北京市政府在全市很多地標性建築上也播放了永樂大鐘鐘聲。將鳴鐘倒計時等應用在除夕零點跨越中,以區別平常的時間形態,不僅具有一定的儀式感,而且逐漸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習俗。
中國鑄鐘的歷史源遠流長,鍾實際上是應用於各種場合的信仰物、象徵物、紀念物、警示物、吉祥物,新年或新春的祈福撞鐘活動,其實也引進了傳統文化裡平日撞鐘祈福的習俗,即撞鐘一下、字字皆聲(佛鐘道鍾一般都銘鑄經文)。因為辭舊迎新之際寓意嶄新的開始,撞響自己的新年或新春第一鍾,這時候默許良願應該最為靈驗。
我國現今有很多城市有新年或新春敲鐘祈福的活動,如蘇州寒山寺新年鐘聲祈福活動、北京大鐘寺新年鐘聲辭舊迎新活動、北京鐘鼓樓新年鐘聲祈福活動……撞鐘固然有企盼來年幸福之美好願望,但要分清是國寶級文物鍾還是新型別銅鐘。國寶級古鐘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大音希聲,最好不採取任由人們直接撞擊的方式,可以採用模擬方式……
故鄉的除夕之夜作文700字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故鄉的除夕之夜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故鄉在東北,那裡雖然不算繁華,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城鎮,但是在那裡過節日卻是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有人喜歡東北的端午節,或是中秋節,再或者是元宵節……而我呢,還是最喜歡東北的春節,尤其是除夕之夜。
除夕那天,夜幕不知不覺地降臨了,原本還是一片黑漆漆的小鎮,此刻到處都是一派燈火通明的盛況,自信地在中國這個大舞臺上展現自我。火紅的燈籠一串接一串地掛在路燈上,隨著風輕輕舞動,如果不仔細看,你就會以為紅燈籠在天上飄動呢!街道上到處人來人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熱鬧非凡,不象大城市的除夕夜那樣冷冷清清。人們掛燈籠的掛燈籠,串門的——串門,打牌的打牌,好不熱鬧!這樣一來,在圈裡面的動物可等不及了!豬把脖子伸得非常長非常長,急著去看燈籠;原本只在雞窩裡待著的公雞母雞,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悄悄走出雞窩去看看外面發生了什麼;小黃狗也不再“汪汪”地叫了,它瞪大眼睛東瞧瞧西瞧瞧,對外面的世界很感興趣……
傍晚時分,一家人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大家天高地闊地吃起來。藍黑色的天空,襯著無數顆閃閃發光的“鑽石”,迎面吹來涼爽的晚風,那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慢慢的,慢慢的,小星星多了起來,它們都在期待著絢爛的煙花。終於到放煙花的時刻了,我們都迫不及待地跑出門,拿起自己喜歡的小煙花放起來,我們的笑聲在陣陣的煙花聲中迴盪!突然“砰”的一聲,天空中開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百瓣花”,這下可嚇走了一大波小星星。“百瓣花”越來越多,最後,把所有小星星都嚇走了!放好煙花只聽到有人喊“吃餃子嘍!”,一家人都趕緊圍坐到熱氣騰騰的餃子旁,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伴隨著絢麗的煙花、熱騰騰的餃子,正巧這時下起了大雪,孩子們便趕緊又衝出門去開始堆起雪人。不一會兒,門前又多出了幾個白茫茫的“村民”……
我故鄉的除夕之夜就是這麼有趣,夜晚更是魅力無比。如果你有空,一定要來這兒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