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不同
中國的農曆由於選用了恰當的“置閏”原則,使平均歷年長度的近似值等於迴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
因而,農曆的“年”與陽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曆紀年中陰曆的“年”只有12個陰曆月的簡單積累,其長度為29.5×12=354天,和陽曆“年”之間有著約11日的差異。因而,長度積累後,月份和寒暑往來會出現顛倒現象。農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陰曆的新年則可能在暑期到來。
2、使用地區不同
中國的農曆由於能夠反映寒暑往來和月相的盈虧變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普遍適用,而且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在中國及東南亞華人聚居地得到廣泛使用。
陰曆的使用地區主要限於伊斯蘭國家,而且只在歡度宗教節日時才使用。
二者沒有區別,陰曆就是農曆。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曆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曆。
公曆的簡介
而公曆就是陽曆。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是國際上公用的歷法,就叫公曆。公曆是以一個太陽迴歸年作為一年,然後分為十二個月,其中月份數有31天、30天、29天幾種,均是人為規定,稱之為太陽曆,即陽曆。由於它是西方人訂製的,港臺人士也稱為西曆、西元。
導讀:常聽人說陰曆就是農曆,但也有人說它們並不一樣,那麼到底誰說的對呢?陰曆和農曆是一回事嗎?農曆和陰曆是一個日期嗎?陰曆和農曆是兩個概念,可以說有一定區別,不能完全說相同,以下是小編對陰曆和農曆的相關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陰曆和農曆是一回事嗎
陰曆不是農曆,陰曆也被稱作是農曆、殷歷、古歷、漢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陰曆和農曆的計算方法還是有所區別的。
農曆在農村雖然稱為“陰曆”,但它卻不是純“陰曆”,它是“陰曆”與“干支歷”(24節氣)的混合曆法,也就是我們說的“陰陽合曆”,農曆兼顧了太陽、月亮與地球的關係制度的歷法!因此,來看陰曆不是“純農曆”,24節氣是干支歷,陽曆是陰陽合曆,公曆是一種太陽曆,公元是以耶穌誕生為開始的歷法。
陰曆主要是根據地球繞地球一週為一月制定的歷法,也就是說是根據塑望月來確定的,陰曆也被稱為“殷力”!隨著曆法的不斷髮展,直到24節氣的出現,也就形成了農曆也就是“漢歷”!而我國目前使用的是“陰陽曆”。
在我國,古代使用的基本是陰曆,原因是相對應“迴歸年”塑望月更容易觀測!眾所周知,根據太陽曆法,地球圍繞太陽一圈是365日,而根據塑望月來定一年大致是354天,因此,也就有了閏月之說。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我國的傳統曆法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它是陰陽曆。現被叫做“農曆”,這是文革期間所謂除四舊的結果,其實這個叫法也很不妥,它在季節上的日期遊移可達一個月,並不是很適宜農業生產。準確說應該叫做“漢歷”。此稱呼,是根據此歷是漢武帝時議造的這《漢歷》規則,以及清康熙御製《漢歷大全》對此歷的稱呼,而得出的此歷自古就稱為“漢歷”。
農曆和陰曆是一個日期嗎
深刻地討論: 陰曆,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曆之稱,是純粹的陰曆,我國使用"農曆",一般人叫它"陰曆",那是不對的。農曆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曆,而是"陰陽曆"。 陰曆把月亮圓缺迴圈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迴圈一次--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實際上,一個朔望月並不正好等於一個大月和一個小月的平均數--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個朔望月實際上要比354天多8小時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陰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陰曆的閏年是355天。這樣,陰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長度是354天8小時48分。它的一年比迴歸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個多月,17年就要短6個多月了。所以使用這種歷時,新年不一定在冬天過,它可以在春天過,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過。它的惟一好處就是陰曆上的每一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 陰曆作為一種曆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國家一般已經廢棄不用了。
農曆,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曆相同,但農曆運用了設定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曆好。 現在所有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曆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曆,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曆"。至於"農曆"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曆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農曆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曆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曆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曆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曆每一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曆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曆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迴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曆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我國曆法淵源甚遠。《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等記載。雖然《尚書》乃後人所託,井不足以證明當時已認識到每個迴歸年長度為366天,但是對於農事活動來說,“年”是最重要的週期。這是原始社會的人們從生產實踐中得到的。我國曆法採用干支記法。東漢以前只以記日,建武三十年(54)以後,始以記年。
一年雖說是有365天,但是每每有重要的事情的時候都是以農曆來講的,例如中秋端午一個是農曆八月十五,一個是五月初五,也正是因為這樣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成了大家最好奇的,一起看看吧。
農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農曆是陰曆
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在現今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它稱作陰曆,把以公元紀年的西曆稱作陽 ...
新年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值得慶祝的一個日子,因為過了今天就會迎來全新的一年,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能夠擺脫自己所有的壞運氣去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在這一個時期內大家出門都是洋溢著喜悅的微笑的,看起來喜氣洋洋。
傳統習俗不同
對於新曆和農曆新年來說他們的差別其實是很大的,其中比較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們 ...
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西方大多數國家都是以陽曆為紀年標準,也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新曆。但是我國還有農曆這一說法。元旦是陽曆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很多人認為過了元旦就算下一年了。這種說法對嗎?中國陽曆新年和農曆新年有什麼區別呢?
中國過了元旦算下一年嗎
元旦是每年陽曆的1月1日,過了元旦, ...
1、陽曆又叫公曆是太陽曆,以四季迴圈的迴歸年為基本週期,與月亮的圓缺變化無關,其中每一年的日數和月數是由人來規定的。
2、陰曆又叫農曆是陰陽曆,以月相變化週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又根據太陽迴歸年週期來計算一年的時間。
公曆稱為陽曆:
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 ...
1、陽曆就是現在通用的公曆,陽曆的制定是根據地球的運動週期而來的。陰曆也就是舊曆,它的制定是以月球的週期為標準,陰曆的使用的時期比陽曆早。
2、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引進西方的公曆,俗稱陽曆,名稱與中國原有的歷法相對應,新中國成立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曆 ...
陽曆就是現在通用的公曆,陽曆的制定是根據地球的運動週期而來的。
公曆是由科學家鑑定過,最貼近制定的年份天數的歷制。
陰曆也就是舊曆,它的制定是以月球的週期為標準,陰曆的使用的時期比陽曆早。
公曆=洋歷=西曆=公元紀年法
公曆=地球一年繞太陽一圈365天
注:公曆和農曆屬於兩種曆法系統, ...
1、時間不同。陰曆是平年十二個月,全年時間為354天或355天。而陽曆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個閏年。
2、天數不同。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來確定陰曆,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而陽曆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數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
3、叫法不同。陰曆俗稱農曆,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