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陵水縣民風

陵水縣民風

  民性民風--《瓊州府志》對陵水人民的評價(記載)是“民性樸直”。陵水人民不論是黎族、漢族、苗族或其他民族,向來襟懷坦白,真誠團結,不存嫉妒之心,且非常熱情好客。在相互往來中,總是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給客人以最好和熱情的接待。據傳過去漢族人到黎族山區去作客,主人在買菜難的情況下,連抱窩的母雞也捨得殺來招待客人。黎族年老的女主人,對漢族客人總是習慣地稱呼為“子”(兒子、女兒),自稱為“亞媽”。無不使人感到親切。本縣黎族人民歷來有互相幫助的優良傳統,一家有事,百家幫忙,捐來獻酒相助。誰家如缺了糧食向親戚朋友求助,只要對方家裡有,那怕是有的不多也絕不會讓求助者失望回去。

  民族服飾--陵水的黎族,男子的服飾相同。上衣無領,對襟開胸。下身穿形似圍裙的“吊襜”,紅長布頭巾纏繞於頭上。解放後,紅布纏繞於頭,已不時興。中、青年男子穿著與漢族相同。年老者喜歡穿時裝短褲。黎族婦女,按方言區劃分,服飾各有差異。“孝族”婦女穿著黑色“桶裙”。“本地黎族”和“杞族”婦女,穿繡花“桶裙”。上衣無領、無鈕、長袖、對襟開胸。解放後。女青年的穿著,與漢族女青年相同,趕時興,穿著時髦的衣裙。但農村中的已婚婦女,婚後又恢復本民族的服飾。中、老年婦女喜戴銀質耳環、項圍和手鐲。據說銀質的裝飾品帶在身上,既美觀,又能驅邪,帶來吉祥。苗族的服飾,長期保持著本民族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右襟短衣,結辨卷於頭上,用長頭巾重重纏繞。解放後,基層幹部和男青年的穿著打扮與漢族同。婦女上身穿開右襟長口至膝的長衣,無領,有一個鈕釦。腰間綁一條綢帶。下身穿短裙,頭上結髮,包紮一塊繡花紋圖案的頭巾,披蓋一條繡有花邊的尖角頭巾,套一條紅帶垂在背後。腿部裹綁帶。喜戴耳環、手鐲等裝飾品。

陵水縣有哪幾個鎮

  陵水縣行政區劃:

  椰林鎮管轄:和平、解放、北斗、城中、沿河、中山、城內等社群;

  光坡鎮管轄:米甬、武山、妙景、章憲、坡尾、新嶺等村委會;

  三才鎮管轄:大園、樂安、牛堆、花石、朝美等村委會;

  英州鎮管轄:天堂、大坡、俄仔、古樓、五合、軍田等村委會;

  隆廣鎮管轄:萬嶺、廣坡、石關、新光、紅旗、五一、萬星、丹錄等村委會;

  文羅鎮管轄:新華、文英、五星、龍馬、文新等村委會;

  本號鎮管轄:中央、軍昌、本號、白毛、格擇、芭蕉、樂利等村委會;

  新村鎮管轄:海鷹、海鷗、海燕、南灣、九所、長坡、鹽盡等村委會;

  黎安鎮管轄:黎安、黎明、黎豐、後嶺、嶺仔等村委會;

  提蒙鄉管轄:提蒙、曾山、遠景、禮亭、老長、溝尾等村委會;

  群英鄉管轄:芬坡、光國、群英、祖空等村委會。

陵水縣面積有多大人口多少

  陵水縣陸地面積有1128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人口總數36.46萬。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的東南部,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縣接壤。陵水縣是個以黎族、漢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市縣。陵水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礦產、熱作、旅遊和海洋資源尤為得天獨厚。

  陵水縣境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2公里。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 。海榆東線公路和東線高速公路均從陵水縣境內穿過,北距海口197公里,南距三亞65公里 。轄11個鄉鎮、114個村委會、611個自然村,境內有2個國營農場和吊羅山林業公司。


海南省陵水共有多少個鄉鎮

  陵水黎族自治縣共轄2個鄉9個鎮,分別為:椰林鎮、新村鎮、英州鎮、本號鎮、隆廣鎮、三才鎮、光坡鎮、文羅鎮、黎安鎮、提蒙鄉、群英鄉。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的東南部,地理座標為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 ...

海南省陵水位於哪裡

  1、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的東南部,地理座標為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東瀕南海,南與三亞市毗鄰,西與保亭縣交界,北與萬寧市、瓊中縣接壤。陵水縣是個以黎族、漢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市縣。   2、陵水縣境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2公里。總面積11 ...

春節專題 春節民俗民風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 ...

神農架打喪鼓的百代民風

  打喪鼓是神農架的百代民風。其起源悠久,以至於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源於莊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說秦始皇修長城,因死人太多,終於聰明地化悲哀為狂歡;有人說源於唐自蓮和尚喪妣,擊鼓以悼亡,還有一種平實可信的說法,謂打喪源自楚俗,因怕野獸糟蹋死者的屍骨,故而點起篝火,集眾敲鼓動歌唱,徹底達旦。   打喪鼓在神 ...

魚葬習俗折射愛魚護魚民風

   鞭炮聲、鑼鼓聲中,迎面走來了一支特殊的送葬隊伍。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葬禮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條得享天年的鯉魚。   只見一群身著古裝的老者在一位白髮老人的帶領下,神情虔誠朝村中的魚冢走去。進香、叩拜、誦祭文、入葬。魚冢裡又多了一條受村民虔誠祭奠的鯉魚——這就是福建寧德市周寧縣浦源鄉鯉魚溪流傳了八百多年 ...

浙江嘉興民風

  市境古屬吳越之地,水鄉澤國,“土膏沃饒,風俗淳秀”,民性善良柔順。數千年來形成的風俗習慣,江南特色突出,特別是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稻作文化和蠶桑文化的民俗,地方特色尤為顯著。其他婚娶喪葬、仗食起居、歲時節日和各地大同小異,但重繁文縟節,“信鬼神、多淫祀”。解放以卑,提倡社會主義新風尚,“五講(講文明、講禮貌 ...

思茅民風民俗指南

  思茅地區的布朗族、佤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過去流行著占卜雞卦的習俗,即以看雞頭、舌、嘴、骨、眼及雞蛋等推斷吉凶,仲裁有罪與否。各民族擇其不周部位問卜。布朗族、彝族以殺雞取出腿骨,以竹籤或蓍草插入骨孔,看雞卦是否相通以及相通的孔有多少,竹籤倒向何方來定吉凶,如不通,則不能出遠門,不能與某人相交。佤族是用預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