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陶淵明桃花源記時代背景

陶淵明桃花源記時代背景

  《桃花源記》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陶淵明桃花源記講的什麼故事

  1、《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世俗之人偶然誤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那裡寧靜和平與世無爭,之後再也無人能夠找到的故事。

  2、《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3、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4、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陶淵明當時的社會背景

  陶淵明的時代背景在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這個時代時局動盪不安,雖有過短暫的太平時期,但是戰亂還是十分的頻繁。國家政治腐敗,為了爭奪權力私慾,仕途上充滿了險惡,官場上充斥著貪汙賄賂之風。由於門閥制度森嚴,許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悲憤不已。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是西晉王室後裔在南方組織建立起了一個規模較小的朝廷,這個朝廷就是東晉王朝。東晉王朝雖然作為一個朝代記錄在史冊中,但是東晉王朝的統治範圍非常的小,管轄區僅限於江南地方的半壁江山。在東晉王朝年間,北方的統治權一直是由趙國及前秦人等統治者掌管的。國家呈現分裂的狀態,這個分裂的狀態一直延續了兩個朝代:東晉、南北朝時期,前後分裂的時間為三百年。

  陶淵明時代背景經歷了東晉王朝,又迎來了南北朝。這兩個王朝所屬年代的國家均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分裂。在東晉至南北朝時期,中國一直都是分裂的局面,沒有得到完整的統一。


桃花源遊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往來種作,男 ...

桃花源是指哪個地方

  在文章中指的是桃花林盡頭處的一處村子,但目前為考證到這個村子有真實存在過,學術界一般認為“桃花源”是作者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地,並不真實存在。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 ...

桃花源是真的嗎

  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是作者為了抒發對美好社會的期望之情而想象出來的。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 ...

生平思想生活時代

  陶淵明(約365年至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 ...

背景

  陶淵明出生於365年,去世於427年,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

文言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

歸去來兮辭的寫作背景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 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