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陶淵明簡介及作品

陶淵明簡介及作品

  1、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豐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3、主要作品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簡介

  1、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2、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3、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行知簡介及作品

  1、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2、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5年入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約翰·杜威、攻讀教育學博士。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在上海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等。1933年,他與厲麟似、楊亮功等來自政學兩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1935年,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3、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於上海逝世,享年55歲。

  4、代表作品:《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


的所有作品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   1、《閒情賦》,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   2、《感士不遇賦》,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   3、《歸去來兮辭》,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 ...

的主要作品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主要作品有《時運並序》《形贈影》《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口》《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感士不遇賦(並序)》《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等。 ...

行知簡介作品介紹

  1、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2、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 ...

簡介代表作

  1、陶淵明(365年—427年),又名陶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文學家,詩人。其《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其詩歌對後世影響極大。   2、陶淵明的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等。 ...

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簡介

  1、有一天,郡裡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視察。縣裡的小吏聽到這個訊息,連忙向陶淵明報告。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裡捻著鬍子吟詩,一聽到來了督郵,只好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   2、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驚地說:“督郵來了,您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麼能穿著便服去呢!”   3、陶淵明 ...

作品

  1、陶淵明的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2、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 ...

與子儼等疏原文翻譯

  1、原文:   告儼、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聖賢,誰能獨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音旨。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飢寒。餘嘗感孺仲賢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