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燒成溫度不同:陶器的燒成漫度一般在800攝氏度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攝氏度的高溫才能燒成。
2、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則是瓷土。
3、堅硬程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低,胎體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斷面吸水率高,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如宛。
1、燒成溫度不同:陶器的燒成漫度一般在800攝氏度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攝氏度的高溫才能燒成。
2、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則是瓷土。
3、堅硬程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低,胎體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斷面吸水率高,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如宛。
首先先說原料的不同。陶器一般所用的製陶粘土。所以簡稱陶土是由地殼表層的岩石風化形成的。粘土中的主要成分是矽和鋁的氧化物,再看一下瓷器。瓷器一般是用瓷石,高嶺土時應是莫來石來燒成的,光聽名字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兩種是完全不一樣的。裡面的礦物質是除了高嶺石外還有很多的石英和雲母。
再就是燒製溫度有哪些差異,瓷器燒製一般是在一千攝氏度以上,最低也要達到八百攝氏度度。最高是一千一攝氏度左右。瓷器要經過一千二百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能讓瓷器的物理性質和胎質發生改變,在敲擊中才能發出清脆的聲音。而且各地的陶土不同燒成的溫度也是有差異的,但是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要達到一千二搜尋引擎以上才能燒成,甚至要達到一千四搜尋引擎左右才可以。
堅硬程度也不一樣,由於燒製的溫度不同,原料不同,所以導致的堅硬程度也是會有所差異的。就拿茶具來說,瓷器茶具的堅硬度要比陶器茶具的硬度要強。而且瓷器茶具的聲音更加的青翠,胎體表面用一般的刀也很難劃出痕跡。
再就是透明度,用料和透氣性也都是不一樣的。瓷器還是無論薄厚都要比陶器更加的透明。陶器無論是在薄也是。並不透明的。瓷器的釉料即便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製而成,可以在高溫燒胎上再掛低溫燒,有第二次低溫燒製,而瓷器掛釉和不掛有兩種掛釉的瓷器釉量在比較低的溫度下燒製,就可能會融化。至於透氣性,瓷器是具有很強的透氣性,因為陶土很細很緊,上了釉之後完全沒有透氣的空間,而陶器具有很強的透氣性。經常喝茶的朋友也應該知道用紫砂壺泡茶是非常不一樣的。
其實說到底瓷器是從陶器發展過來的,可以說沒有陶器的發明,到現在就不可能會有瓷器的出現,瓷器出現以後陶器還是在繼續生產,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獨立發展的,現在是各有千秋,當然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喜歡陶器的人喜歡瓷器,他們也是各自有各的特點。
1、原料:陶器用的是陶土,也就是自然界中普通的黏土,而瓷器的原料是瓷土,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高嶺土是一種具有良好可塑性和耐火性的鬆軟土質,是燒製瓷器的主要原料。後來一些陶器也開始用高嶺土,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陶器為瓷器的出現做足了準備。
2、溫度:陶器燒製的溫度通常700到800度高溫之間,如果使用高嶺土,溫度會達到1000度。瓷器的燒製溫度為1200度,現代官方研究瓷器燒製1100度以上溫度即可。
3、釉:瓷器表層通常有高溫釉,使得器物表面有光澤。而陶的表層沒有釉或者是以鉛為溶劑的低溫釉。瓷器燒製過程中的高溫釉是高鈣石灰釉,其成品釉明亮有光澤,而陶器表面的低溫釉溫度在800度左右,外表相對瓷器較為粗糙。而且釉陶表層的鉛對人體有害,這種陶器通常被作為陪葬品。
4、吸水和聲音:普通人可以透過吸水和敲擊的聲音來判斷瓷器和陶的區別,瓷器幾乎不吸水,而且敲擊帶有一種清脆的聲音,陶器一般都有一定的吸水性,且敲擊聲音“遲鈍”。
5、顏色:瓷器的顏色胎有色白、看上去像半透明,有的呈現灰、黑等顏色,斷口在顯微鏡下與玻璃相近;陶器胎有紅、灰、白等顏色,不透光,斷口略微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