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2、建安八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3、黃武七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二宮之爭”。赤烏七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1、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2、建安八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3、黃武七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二宮之爭”。赤烏七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立嗣之爭。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陸秀夫生於端平三年,卒於祥光二年,字君實,出生於楚州鹽城,三歲隨同父母遷居江南京口。他自幼聰明超群,在村塾就讀,常為塾師稱道:“這百餘蒙童之中,獨有秀夫為非凡兒。”稍長,喜讀愛國為民書卷,才思日漸敏捷,七歲便能詩文,十九歲時考取進士,與留下傳世警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
1279年2月,元軍攻破崖山,陸秀夫不甘被敵國所俘,先驅妻兒入海,後背幼帝從容投海,譜寫了一曲抗敵禦侮、愛國忘家、捨身為國的愛國主義悲壯樂章。因此受到人民世世代代深切懷念和忠心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