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
1、經濟方面:經濟高度發達,農業、手工業、商業全面繁榮,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
2、對外方面:和朝鮮、日本、印度、西亞等國的經濟、文化各方面交流頻繁;
3、民族關係方面:各民族進一步融合,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
唐與朝鮮有商貿、制度、教育、物種、技術、風俗等方面交流。唐與日本有使節、制度、建築、教育、商貿、生活習俗等方面交流。隋唐與東南亞的驃國和南亞的天竺有使節、技術、宗教等交流。隋唐與中亞的波斯和大食有交往。唐朝時中國人學習了天竺的熬糖法、東羅馬的醫術、雜技和周邊鄰國的樂舞風格。唐朝人杜環在非洲留下了行蹤。史載東非索馬利亞使者在唐太宗時來到中國。
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
1、政治上,隋朝開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唐朝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而加強了中央集權。
2、經濟上,是當時世界,特別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在長安有各國使臣、商人和胡人所開的店鋪,隋唐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的聯絡進一步加強。
3、文化上,開創科舉制度,順應了南北朝以來的庶族取代士族的趨勢。採取開放政策,不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將中國繁榮發達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在隋唐時期佛教發展達到興盛的頂峰,佛學水平超過了印度,並使中國取代了印度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對開明,文禁較少,又使這時的科學技術、天文歷算進步突出,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絢麗多彩,詩、詞、散文、傳奇小說、變文、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都有巨大成就,並影響著後世與世界各國。
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生產部門農業,在隋唐時期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業生產工具鋤、鏟、鐮、犁都有大的改進。水利設施得到修復和新的開鑿,而更為廣泛和完善。長溯積累的從犁地、播種、施肥、灌溉等一整套的農業生產經驗得到推廣、良種普遍使用、經濟作物得到發展。隋唐五代的農業生產進到了一個新的臺階,農田大批開墾、糧食單產超過 ...
隋唐兩代,政權統一,特別是唐代,政治穩定,經濟興旺,統治者奉行開放政策,勇於吸收外城文化,加上魏晉以來已經孕育著的各族音樂文化融合打基礎,終於萌發了以歌舞音樂為主要標誌的音樂藝術的全面發展的高峰。
唐代宮廷宴享的音樂,稱作“燕樂”。隋、唐時期的七步樂、九部樂就屬於燕樂。它們分別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國的民間 ...
宋朝商業的繁榮有以下幾個表現:
1、城市商業繁榮。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北宋的都城汴梁城還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呈現出了全面繁榮局面;
2、形成了三級市場網路體系。宋代的商業繁榮不但體現在城市,而且表現在農村市場。在農村市場上,小販、貨郎走街竄巷,活躍了農村市場,豐富了農民的生活;
3、貨幣領域, ...
全國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宋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主要有兩點:一是,宋朝初年,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兩倍。二是,“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1、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 ...
1、因為唐朝的興盛與隋朝是分不開的,唐朝全面繼承了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和軍事制度,可以說是隋朝成就了唐朝,使其走向更加燦爛輝煌。因此,史學家把隋朝與唐朝合稱為“隋唐時期”。
2、翻開歷史,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自漢末三國至南北朝時期長達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 ...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2、統治者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3、統治者提倡節儉。
4、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5、隋文帝建立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紛爭,人民得以安定,所以繁榮發展到了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透過武力奪取皇位,然後實施暴政,最終引發瓦崗之亂,自己身死江都的局面。前後僅經歷了兩個朝代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