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統一的歷史條件是: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江南經濟的發展。
3、南北方人民渴望統一。
4、隋文帝勵精圖治,進行改革,使國力迅速上升,把滅陳統一作為首要任務。
5、南朝陳國力弱小,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
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隨後於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完善於唐朝,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
隋朝統一南北的歷史條件如下:
魏晉南北朝時突出的政治現象是士族地主把持政權,其勢力到南朝末年已經衰落,自然有利於南北統一。
在經濟上南方的開發尤其醒目,得到開發的南方與不斷恢復的北方之間必然有一種相互交流的要求,這就必然促使南北統一。
這一時期的民族大融合,以北方各民族為主,以南方各族為次,南北之間均以漢族為主體,客觀上更容易形成為一家。
三國時,江南初步開發。從西晉末年起,北方大批農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使南方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北魏統一後,黃河流域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南北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南北之間的相互交流,從經濟上奠定了南北統一的基礎。
北方少數民族在經濟和政治上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民族大融合。重建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
東晉以來,南方士族地主佔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據政權的社會基礎。南朝時,士族勢力逐漸衰落,這也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隋朝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為:
結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擊了魏晉以來南方計程車族勢力;重建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絡,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發展,併為隋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為經濟的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人口逐漸增多,生產力得到提高,商業開始繁榮;隋的繁榮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條件的,為唐朝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國際條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共產國際的幫助。
國內條件:
1、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工人運動的發展;
2、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的出現;
3、組織基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
4、軍事基礎: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南京 ...
隋朝取代北周,滅掉陳和西梁,統一中國。具體如下:
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北周亡。587年,隋文帝廢除西梁。589年,隋文帝攻佔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後陳的都城建業,亡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590年,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天下一統,隋朝結束分裂局面,重建統一多民族國家。 ...
人的全面發展的含義:
1、指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則是指在勞動過程中實現體力和智力的充分運用和發展,實現體力和智力在充分發展基礎上的完整結合;2、指克服人發展的一切片面性,實現人的個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條件:
1、社會生產力及其決定的分工善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 ...
1、商品經濟得以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的出現;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經濟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2、自然經濟是一種以自給自足為特徵的經濟形式。自然經濟以分散的、自給自足的家庭生產為基礎,生產規模狹小,社會分工低 ...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2、高階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
3、身體健康;
4、認真閱讀並願意遵守報考簡章及省招委會、高招辦頒佈實施的其他有關招生管理的政策、規定;
5、報考軍事學校的,必須是年齡不超過20週歲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報考公安院校的,必須是年齡不超過22週歲;公 ...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分裂局面,加強了南北方的交流,人們生活相對比較穩定,促進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廢除了宰相制度,改用六部,加強的封建專制統治,鞏固了封建制度;設立科舉制度,有利於選拔人才,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是封建制度在選官制度上的完善;開通了京杭大運河,促進南北經濟的交 ...
絲綢之路開通的歷史條件有;
1、漢朝大一統的局面形成和漢代經濟的繁榮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
2、張騫通西域,溝通了中原同西域的關係,加強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遠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3、西域都護的建立是絲綢之路開通和暢通的保證;
4、西漢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比較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