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的功德是佛家奉勸世人都應該效仿的功德,是世人為自己和信眾建功行善的機緣。即見他人累積功德,如同自己積德般歡喜。如對佛陀之從初發心、不惜身命、舍頭目髓腦、修諸苦行,以至成道、滅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聲聞辟支佛、一切菩薩等諸善功德,我皆隨歡喜。
隨喜與功德連在一起,叫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說有人發自內心的去做好事,我們見到之後,也要發自內心的為之高興,去幫助他們成就這些好事,去成就這些功德事業。
其中功德,簡單來說是善事,包括他人以及自己對社會所作的一些好事,也包括他人或者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比如說財富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學問的成就或者技術的成就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功德。
看見別人行善,我們一定要生歡喜心和恭敬心,千萬不可以生嫉妒心!生歡喜心就是造福,生嫉妒心就是造業。
看見他人行善,我們一定要隨力隨分盡心去幫助,而且儘可能誠懇地稱讚別人良好的行為和長處。
尤其沒有錢的窮人更應該下功夫好好學習這個辦法。因為窮人沒有很多錢可以佈施,所以他看見別人施捨時更應隨時起歡喜心,所謂‘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縱使沒有力可出,只要出歡喜心也仍然可以產生很多福德。
我們應常觀想(想像)自己在施捨財物,幫助別人。因為如果觀想得逼真,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實際去幫助別人並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想像或夢中行善的人有福了。
行善不想得到功德,功德不但自然就會有,而且越大。當我們做了任何一件善事,我們都應該發願把功德讓給別人,迴向給一切眾生;把有為的福德,迴向無上的智慧,同時盼望大家早日體悟清淨的心性,行善而不執著我相和善相。
隨喜功德下一句是隨喜師兄,感恩隨喜。“隨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讚歎。
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一個叫隨喜功德。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等有著同樣的重要功德,我們隨喜讚歎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拜、唸佛、誦經一樣, ...
隨喜你是看到別人行善積德,從內心中感到歡喜,跟隨著歡“喜”,體現一種物我無間的情懷。隨喜你最能對治嫉妒心。開始隨喜可能只是口頭上的,內心不以為然,慢慢就會真的產生一種歡喜。佛教用語,在佛教一句“南無阿彌佗佛”或者“阿彌陀佛”也就足可以表達謝意或者恭敬之意了。所以回覆四字或者六字佛號都是可以的。 ...
隨喜自在是當下就是快樂自在的意思。我們見到別人的這些善舉以及成就之後,要發歡喜心,以歡喜心去隨喜他人。有人發心去做好事,我們見到之後發歡喜心,去幫助他們成就這些好事,去成就這些功德事業。這就是隨喜功德的內涵。 ...
隨喜是看到別人行善積德,從內心中感到歡喜,跟“隨”著歡“喜”,體現一種物我無間的情懷。隨喜最能對治嫉妒心。開始隨喜可能只是口頭上的,內心不以為然,慢慢就會真的產生一種歡喜。隨喜就是要隨時歡喜,對待一種事物要看到它的好處。並保持歡喜,以免惡語傷人。記得是一個國學大師的課上講的。 ...
隨喜讚歎是佛教語言,意思為見到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
隨喜的意思為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送禮,比喻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
讚歎的意思為讚美驚歎大德之人事物,比喻對人、事、物的一種積極認同的態度,也比喻由內心對事物的敬仰而產生驚呀表情神態。
佛語是指佛陀說 ...
1、不以物喜釋義:不因外物或喜或悲。全句應為“不以物喜,不以自悲”,是一句互文,意思是不因外物和自己而或喜或悲。也就是心中有信念,心無旁騖的意思。
2、“不以物喜”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本意是不因外物和自己而或喜或悲,表達了一種豁達樂觀,超然物外的高尚情志。作者范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後被貶 ...
隱藏隨拍是隱藏自己的影片,使得好友就無法檢視自己釋出的影片。具體實現的方法為:
1、首先,在手機中找到“抖音”App,點選進入主介面,選擇螢幕左上方的“隨拍”按鈕。
2、然後,選擇新介面中要選擇的隨拍好友的頭像,螢幕中出現了該好友的個人資料介面,選擇螢幕右上方的“更多”這一項。
3、接下來,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