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雕版印刷是江蘇省的傳統手工技藝,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古代雕版印刷圖書,按其組織形式可分為官刻、坊刻和家刻,傳承的特點各不相同。官刻是由官方從各地徵集優秀匠人集中刻印圖書。清末至民國期間,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夠傳承與延續下來的一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家刻,他們以家族傳承或拜師帶徒的方式傳承下來。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它是中國古人的重要發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圖文進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然後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再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並反貼在木板上,接著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從而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在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中國唐朝時期,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 ...
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朝,大鵬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即海防衛所,已有610年曆史。所城平面呈近梯形佈局,佔地約10萬平方米,城牆高6米、長1200米,上設雉堞654個,並闢有馬道。全城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北門於明萬曆年間被堵塞),每個城門上建有一座敵樓,兩邊各設兩個警鋪。
據清代《新安 ...
1929年
英國學者弗萊明首先在抗生素中發現了青黴素,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病理學家弗洛裡實現對青黴素的分離與純化,並發現其對傳染病的療效,與英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共獲1945年諾貝爾獎。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數是從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於不同種類的抗生素的化學成分不一,因此它們對微生物 ...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隋朝。京杭大運河的基礎為隋代統一南北以後修建的隋唐大運河。隋朝將以前開鑿的運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運河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興,向南到餘杭的水路網。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將經濟中心江南與政治中心元大都相連線,決定在隋唐大運河基礎上對其進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溝、江南運河 ...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G、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 ...
1、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人類歷史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
2、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 ...
麻沸散問世於東漢末年。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比西方早1600多年,由華佗創制用於外科手術。《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華佗(華旉,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