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雜糧煎餅的重點,也是跟煎餅果子最大的區別在於面和醬。雜糧煎餅用的是小麥粉,玉米麵,黃豆麵,蕎麥麵(等),配比很重要。雜糧煎餅用的醬不那麼鹹,稍有點酸,味道很好。
2、煎餅果子在製作的時候,鏊子上要先抹點油,用綠豆麵粉調的麵漿,澆到鏊子上,用竹蜻蜓一樣的刮子刮開,蒸發成薄餅,水分含量大,溼軟。
3、做雜糧煎餅是用半流質的麵糰,用勺子將其從桶裡拉出來都要頗費一些功夫,很有韌勁,用木板(沒有竹蜻蜓!竹蜻蜓也刮不動~)刮麵糰使整個鏊子都沾上面,剩下的麵糰再刮回面桶。水分少,酥脆。
1、雜糧煎餅的重點,也是跟煎餅果子最大的區別在於面和醬。雜糧煎餅用的是小麥粉,玉米麵,黃豆麵,蕎麥麵(等),配比很重要。雜糧煎餅用的醬不那麼鹹,稍有點酸,味道很好。
2、煎餅果子在製作的時候,鏊子上要先抹點油,用綠豆麵粉調的麵漿,澆到鏊子上,用竹蜻蜓一樣的刮子刮開,蒸發成薄餅,水分含量大,溼軟。
3、做雜糧煎餅是用半流質的麵糰,用勺子將其從桶裡拉出來都要頗費一些功夫,很有韌勁,用木板(沒有竹蜻蜓!竹蜻蜓也刮不動~)刮麵糰使整個鏊子都沾上面,剩下的麵糰再刮回面桶。水分少,酥脆。
1、雜糧煎餅和煎餅果子其實主材也都是薄餅,雞蛋,還有果子油條或者油炸的果篦兒組成,配以麵醬,蔥末,辣椒醬作為佐料。
2、區別在於薄餅的面成分 ,雜糧煎餅果子裡面除了麵粉還有玉米麵,豆麵等,餅子做出來是粗糧雜糧,口感偏硬酥脆一些,果子一般用的是酥脆的餜箅兒。
元旦,在現代其實屬於世界節日,並非中國的傳統節日,因為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是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紀年上也進入了新的一年。那麼元旦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關於元旦的傳說呢?
世界元旦
現在說的元旦大多數是指公曆的1月1日,是公曆紀年新一年的開始。元,即“始”,所有事物的開端稱為“元”,是開始的意思;“旦”,即“日”,因此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的日子。元旦,也被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西方,古羅馬凱撒將這一天定為公曆新年的開始,在這一天是很多西方國家迎接新的一年的節日,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
中國元旦
在我國,對於元旦的解說和西方無異,但是有多個稱謂,比如元日、元正、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等。實際上中國的傳統元旦原來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在漢代漢武帝時期將春季一月定為真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至此延用至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孫中山總統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使用了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的說法。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至此我國與西方相同延用公曆,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一日稱為春節。
關於元旦的傳說
最早關於元旦的說法是唐代關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的記載,房玄齡寫的《晉書》“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也就是將正月稱為元,初一稱為旦。
另一個傳說就是堯舜時期,為民勞心勞力的堯帝備受百姓愛戴,在退位的時候舉賢以能,傳位給了品德兼備的舜帝。而舜帝在位期間也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後來堯帝去世,認命將舜帝祭祀天地和堯帝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之日,成為元旦或元正,這便是古代的元旦。自此之後便有了正月初一的祭祀活動,是為了緬懷堯舜二帝。
古代元旦和現代元旦其實並不是同一天,我國的古代元旦應該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現代元旦更多的是國際紀年法的新年,是新紀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