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52個少數民族。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共25個,分別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基諾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獨龍族、滿族。
各民族分佈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52個少數民族。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共25個,分別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基諾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獨龍族、滿族。
各民族分佈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 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 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 意願,統稱為布朗族。
鮮花為媒
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彼此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著步入成年,可以公開參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動。
“串姑娘”是布朗族傳統的戀愛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援。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小夥子們換上新裝,懷抱三絃,結伴 來到姑娘的竹樓下面,爭相用恢諧的語言和熱情的歌聲去打動意中姑娘的心靈。梳妝打扮的姑娘們也早早燃起火塘,開啟房門,請小夥子們進來,用對歌、遞煙、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慕。布朗山區串姑娘可以群訪、也可以單獨夜訪,是青年男女進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雙方戀愛感情篤深,男子就會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區許多地方求婚時以花為媒。小夥子把從山上採回的鮮花獻給姑娘,當姑娘確認這個小夥子是真心地 愛她時,就在花束中挑選最美麗的一朵戴在頭上,藉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禮也不尋常,一對情侶的婚典要重複舉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親之後,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線禮儀式。此後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儘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勞動生活。直到舉行了第二次婚禮,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當兒媳婦。第三次的婚典往往辦在嬰兒出生之後,這次一定要殺 豬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親朋好友。
布朗人有嚼煙的嗜好。嚼煙的方法是將檳榔葉包上少許的草菸絲,再加入沙基、蘆子、檳榔 果、紅石灰等一塊放進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鐘,吐出的煙渣呈紫紅色,布朗人嚼煙日久,連牙齒都被染成黑色。檳榔果屬涼性,有防蟲護齒之功效。布朗人抽菸、嚼煙不分男女老少,男人喜歡強烈、辛棘的刺激煙味,婦女則常叼一根長杆煙鍋,抽吸味軟清淡的菸絲。
布朗人愛吃生食和酸食。將生牛肉,生魚肉或生馬鹿肉剁成肉醬,佐之以香菜,大蒜和精鹽,來招待遠方貴賓。酸筍、酸魚、酸豬肉清香可口,亦是布朗人常吃的食品。外出漁獵,布朗兄弟會烹調一“鍋”別具一格的卵石鮮魚湯。他們在沙灘上挖一個坑,鋪上幾層芭蕉葉子,先倒進清水與活魚,接著投入一顆顆烤熱、燒紅的石子,水沸騰將魚煮熟,最後撒上鹽巴。這種魚湯味美甘甜,散發著燒石子的幹香和芭蕉葉的清香。
布朗人喜歡歌舞,每逢年節總要縱聲高唱,翩翩起舞,歡樂到深夜。布朗族青年從小就要學彈各種樂器,練唱各種曲調。布朗山上的曲調分為甩、宰、索、綴四種。甩調激昂抒情;宰調歡快活潑;索呼叫小三絃伴奏,適合唱習俗歌曲;綴調則用於盛大舞會中的對唱,多頌揚蒸蒸日上的新生活和民族的英雄歷史人物。領唱者亦常根據場面即興編增歌詞的內容。布朗人的歌與豐富多姿的舞配合緊密,墨江一帶流行的“跳歌”就是一例。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的意思,因舞步不同有“二則歌 ”和“三則歌”的區別。一個村寨跳歌,經常邀請外寨的高手參加,跳歌之後還要舉行歌詠比賽,宛轉悠揚的山歌在村寨的夜空中久久絮繞回蕩。
圓圈舞是布朗青年最熱衷的集體舞。跳舞時先由能歌善舞的“冒少頭”領舞,伴隨著(釒芒)鑼與象腳鼓的節奏,姑娘們自動圍成一圈,邊跳邊朝逆時針方向移動腳步。舞姿輕盈而優美。一群小夥子在裡圈作虎步跳躍,他們時而分散與姑娘輕聲對唱,時而聚合臨摹動物行為舞蹈,如此反覆迴圈,盡情抒發心中的喜悅。
許多少數民族都利用植物傳“情”()
中國古代流行飛鴿傳書、鴻雁傳情,也有透過煙火、狼煙來傳達戰爭情報,在特定的時代、特定的風俗下,毫無意義的事物也會被賦予特定的意義。在很多少數民族的習俗裡,有些植物也被賦予了傳“情”的功能。
景頗族 樹葉情書
傳樹葉情書,是雲南景頗族表達愛情的通訊方式。景頗族的小夥子一當愛上某家姑娘時,就用一片慄樹的樹葉包上樹根、大蒜、辣椒、火柴絲送給意中人。慄樹葉表示有許多知心話,要給姑娘說。樹根表示思念愛慕姑娘。大蒜表示願與姑娘結成良緣。辣椒表示自己忠貞熾熱的愛。火柴絲表示自己態度之堅決。姑娘接到“情書”後,如同意即將原物退回。如需考慮,則加上奶漿草。如不同意,則加上木炭以示反感。當小夥子接到要考慮的“回信”後,又摘下兩片嫩慄樹葉,面對面合在一起,加上包穀、穀子、豆子,再次表示願跟姑娘成家立業,共同生活。經過多次聯絡,如姑娘答應這門親事,即收下“信件”,以菸草回贈;如不同意,便把慄樹葉背合在一起送還小夥子。當男女雙方戀愛成熟時,如遇父母反對,姑娘則以樹葉包上含羞草、刺、火藥等寄與小夥子;若男方要私約女子逃婚,便以樹葉包上蕨菜尖送與女方,女方同意,便加上茅草送回。
贈芭蕉葉包,是雲南景頗族表達愛情的另一種方式。當小夥子相中某一姑娘時便用綵線扎一個芭蕉包送姑娘。若包內夾有沙枝、野芥子葉等樹葉,則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姑娘如同意,常以此為驕傲。如不同意,則退回。
傈傈族、彝族 芭蕉情書
生活在雲南隴川和盈江縣的傈傈族,男女求愛時,採用“來蘇”表達思想之情。“來蘇”是用芭蕉葉包上兩小節長短一致的茅草,表示你我差不多,一個大蒜,表示願結為一體;一枚檳榔,表示讓你含在口中,草煙,然後包上同樣內容的“來蘇”,外加芫荽,表示願和你相好,用白線表示自己是潔白的,如不同意,則把相合的樹葉背過來,外加一塊木炭。完全拒絕,則加一節辣子,原物退回男方。
雲南鎮沅縣文帕寨彝族支系香堂人,從男女互相追求相愛開幕始,以物寄頗富詩意。當小夥子與姑娘見面相識後,如姑娘對小夥子的求愛表示同意時,就用芭蕉葉包上一個小把鹽巴,託人帶給小夥子。小夥子一旦見到此鹽巴,高興得手舞足蹈,於是就帶上定婚禮物到姑娘家去喝定婚酒。因為,綠色的芭蕉葉表示他倆年輕的生命和青春,鹽巴表示姑娘對追求她的小夥子有緣法、有感情,姑娘的父母對他們的婚事很喜歡。反之,如果姑娘不同意,就用紙或芭蕉葉包上一隻蒼蠅寄給對方。
獨龍族 藤篾編“情”
“搭弓”是雲南怒江州獨龍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搭弓”由男青年以藤篾編織而成。約15釐米大小,扁圓形,製作精巧,美觀別緻。當男青年相中一姑娘後,即在夜深人靜時,用“搭弓”裝上食品,掛在姑娘家門口,姑娘據“搭弓”的編制風格,猜度其人,若也有情意,即將它挎在身上,作為已有了物件的憑證。反之,則原物掛回原處,讓男方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