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全球華人的共同節日,包括我國各個少數民族。對於拉祜族來說,春節是非常盛大的節日,民俗活動也很多,比如打掃衛生、搶新水、請年神、狩獵祭祀等,人們歡歡樂樂過春節,共享節日的喜悅。現在,我們就走進拉祜族文化,看看他們如何過春節。
拉祜族的春節稱為“擴”,分為大年和小年,時間與漢族春節相同。正月初一至初四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為小年,又叫“男人年”。傳說遠古過年,男子外出打獵,來時年已過完,為了慰勞男子,重過一次年,是為小年。
拉祜族對春節極為重視,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四日就開始準備過年,打掃衛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初一清晨雞叫後,家家戶戶便在槍炮聲中到山泉邊、水井旁搶“新水”。據說,誰家最先搶到“新水”,誰家當年的穀子就會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搶回來後,要供於神龕上祭神敬祖,給老人洗手。接著將糯米粑粑烤熟,先敬傳說中的英雄扎怒扎別,再分別獻給牛、農具以示慰勞。
初一這天,活動限於寨內進行,主要的活動是到寨子東面的山崗上請年神。初二至初四,親友間帶酒、糯米粑粑、豬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過年禮後,要給拜年者拴紅線祝福。出嫁的女兒亦攜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體外出打獵,出發前,要舉行狩獵祭祀活動。正月十二日是滿年,全寨人將年神送回到山崗上,夜裡在村寨廣場歡跳蘆笙舞,第二天開始生產勞動,春節結束。
主要分佈在瀾滄、孟連、耿馬、滄源、勐海、西盟等縣。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拉祜”是自稱,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被稱為“獵虎的民族”。
拉祜族春節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1.搓獨格。拉祜語意為 墓地 ,是拉祜族喪葬習俗。遊獵時期的拉祜族,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據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 保從一遇有死者不殮不菲,停屍而去。另擇居焉一。 十八世紀逐漸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現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山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為墓地。只交是屬於正常死亡的措內成員,不分宗族、信仰、華份,溝可交齊在墓裡。墓穴,由 摩梭 (祭司)透過唸咒、扔雞蛋十確定。選定墓穴後.即挖方坑,將格木被人坑內,頭朝兩腳朝東。三日內親屬到墓穴敬祭之後,方可壘填。出殯時 摩梭 *白紙約成人的圖案放在棺材上,唸咒禱告。途中鳴槍或被烏經為死者並退,還有抬著火盆及死者生前用物為其引路的。歸返時,到在途中搭棚或抱技擋道,以免死靈再歸來。
2.丟蛋擇葬。這是拉祜族、景頗族的喪雄習俗。死人若是小孩,則用鍵芭卷禁送出寨外掩埋即小芳是成年人一般洲棺材盛葬。棺木的選擇是用一個雞蛋向一株選好的大樹丟去,蛋破即砍倒樹做準水,若蛋不破,就另選樹。裝相後棺材在家中停放一兩天後即行安葬。葬時親友寨人均來幫忙把棺材抬到黎外,用一雞蛋向地上丟去,蛋破剛柔地選定,不破再選。埋葬時,將棺材的頭向西方,壘起墳堆,並在墳前放匕死者生前日常舊的弓象背夢之類物件,放三天後即取民養後的頭三年,家人每年都上墳一次(全墳堆並獻飯),三年之後不再上墳.單家也產因人家,無人幫忙時,死者家屬就在室內挖一土坑,將死者埋葬,碼後放火燒燬房區另遷居他地。
3.搓司起格。拉估族括意是 火葬地 。技信族在遊獵時期,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十八世紀逐漸定居後,出現了墓地及喪葬儀式。施行 火葬 習俗的拉祜族山寨或家族,寨外一般有一片山林為 火葬地 ,視為神聖土地,樹不欲,山不能動,違者會受到神的懲罰。有的大非地內又分設火塘。凡五族內人死去,都送到火葬塘火葬。攤前,派人到火葬地山林代木,屍體抬到火遊點,按男八層女十層架好柴,中間放少許乾柴引火。屍體面問下;伏在架好的柴地上,山 摩拔 (織可)殺雞看卦,唸咒範火,問時,將死者生前衣物、僅具等一問焚燼。火化後,有的不收骨灰,有的將骨灰另行坦駐裡填。未成年人、孕婦、產婦、非正常死亡者,不施行大悼。
4.排司見清果比尾。拉姑族項意見 報喪 。柑桔根兒是案內成車人去世,傳切是老年人病,即要向桑在報喪。近代,一般有條件的均在家門前鳴放火槍;意,塞內群眾親友聞聲使知村經有喪事。全村停止生產一天。以示哀悼。同時,紛紛趕去死者家裡幫助料理。對黎外親友,則派人專程報喪。死苦(或即將斷氣)口小放入銀子等物,稱為給 日含 ;然天,為他剃頭、洗身、更衣,舊南布成麻布覆蓋,放在堂醫中樹(也有用植術將n人殮停放),讓親友弔喪。來者捧~碗米,進門僅在手對死者撤少許,餘下灼倒人米壇,以供吃m。停屍期間,死者家按子女人數宰殺豬、雞大祭品。宰殺前,用繩子捆住豬、雞的腳,將繩子的一頭放在死者前,以表示讓死者帶去豢養,代系成守靈,同寨的青年為死者跳祭把舞,祭司為之唱招魂調,白紙紮成人形繫於竿k,點燃香燭,在死吉身邊祈禱。
拉祜族的節日有春節、擴塔節、端午節、嘗新節,火把節、新米節、祭祖節、卡臘節、搭橋節、葫蘆節等。另外拉祜族還有別有趣味的風情,它們是拉祜族文化延續,傳播的主要載體,凝聚著拉祜族的文化心理,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
拉祜族擴尼哈尼春節,也叫過年,拉祜語稱 擴尼哈尼 。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九,與漢族春節 ...
拉祜族的節日很多,而且都非常有民族特色,比如葫蘆節、火把節、二月八和月亮節等都是拉祜族比較特別的節日。拉祜族人熱情好客,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體驗拉祜族傳統的節日,感受這個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拉祜族文化,看看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葫蘆節
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 ...
在拉祜族社會里,由於長期的遊獵生活,使他們不畏艱險,不畏強暴,同時又形成了團結互助、尊敬老人的道德風尚。他們對待真誠相處的人是那樣熱情。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祭祀、娛樂節日。民間將與農曆三月三日重合的清明節稱為真清明。此種清明百年難遇。俗說此日夫妻並坐、食 ...
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拉祜族有自已的語言,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 ...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1950年以 ...
瀾滄縣拉祜族太陽神廟,建在背東向西的山坡上,除了在右頭頂上留著智慧之辮的祭司能進去之外,任何人嚴禁入內。 祭太陽神廟時在立夏日,拉祜人說,這是一年中太陽賜光最多的一天。凌晨,婦女們手持竹籮,內裝爆米花,圍著寨心樁邊跳邊撒,敬獻神靈,祈禱年豐。跳完,男人們敲著鑼鼓,手持長刀,列隊向山坡行進,先到太陽神廟下方 ...
瀾滄山高皇帝遠,江河密佈,人煙稀少,生活在這裡的各種土著民族,特別是拉祜族,宗族觀念淡薄,他們幾乎沒有姓,大名也是上學或工作以後才起的,至於小名,大家都差不多,同名的就更多了,拉祜族小名的由來是和他們對葫蘆的頂禮膜拜有關的。
在拉祜地區,拉祜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不是人,而是天神艾莎種葫蘆造出來的扎迪娜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