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又稱霓裳羽衣舞。唐代法曲精品,是一種唐代的宮廷樂舞。唐玄宗作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霓裳羽衣曲又稱霓裳羽衣舞。唐代法曲精品,是一種唐代的宮廷樂舞。唐玄宗作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的宮廷樂舞,是由唐玄宗所作,寵妃楊玉環表演,最早只在皇宮內部表演,後來成為盛唐時期代表歌舞之一。霓裳羽衣舞曲調優美、構思精妙,使用了箏、蕭、箜篌等樂器,不過早在安史之亂後就已失傳,後李煜和其皇后復原的和原曲存在一定區別。
霓裳羽衣曲是什麼朝代的
霓裳羽衣舞最早出現在公元718到720年之間,是唐朝的宮廷樂舞,由唐玄宗李隆基作曲,是為其最寵愛的妃子楊玉環所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李楊二人感情的證明,不過後來在安史之亂後就失傳了。
霓裳羽衣舞最早的時候是宮廷舞曲,只在皇宮內部表演,此後才盛極一時,稱為唐朝時期的代表舞蹈之一。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的代表作,其曲調優美、構思精妙,在唐代備受文人的歌詠,在當時的藩鎮也有編排此曲。
霓裳羽衣舞在伴奏上採用了非常多的樂器,例如箏、蕭、箜篌等,表現盛唐時期雍容華麗的舞曲風格,在音樂舞蹈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在其失傳之後,唐代末期群主李煜和皇后對其進行了復原,但是和原舞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霓裳羽衣曲表達了詩人幾十年間的滄桑變化,內容極其豐富,藝術價值很高。優美的文辭,精妙的比喻,貼切的用典,使這首長詩成為價值很高的優秀之作。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古長篇。
優美的文辭,精妙的比喻,貼切的用典,使這首長詩成為價值很高的優秀之作。如“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一句以流風迴雪形容舞姿的輕盈,以游龍受驚比擬舞女前進時的飄忽之態,形象新穎,同時又暗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典故,曹植描繪的是神女,《霓裳舞》演出的是神話傳說。可見白詩用典決非信筆為之。再如“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一句是表現舞蹈的終止,鸞鳳兩翼長著美麗的彩色羽毛,是象徵《霓裳舞》的服裝;“卻收翅”是指展開的翅膀再收回來,比喻舞罷。把本來難以描繪的動作用形象的比喻再現出來,使人如見舞蹈的優美,服裝的鮮豔,形成色彩繁富、充滿動態感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