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韓國的古代是不是用中國的文字

古代,中國並不目無一切

  佛祖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神話與事實

  中國的世界秩序常被描述為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等級體系。從理論上說,這個體系至少有三方面的層級:中國是內部的、宏大的、高高在上的,而蠻夷是外部的、渺小的和低下的。然而,對整個中國歷史加以觀察,即可發現這個多面相的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是在不同的時間,由許多真假程度不同,有時甚至子虛烏有的“事實”構建的一個神話。

  中國在東亞確實作為一支軍民合一的力量扮演著領導角色,但是不能就此認為,中國概不承認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民族。漢朝史籍對文明的西方民族 大秦(字面上的意思是偉大的中國)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中世紀,許多中國人非常尊重印度,因為那是佛教的發源地。在一些時期,中國在政治上、軍事上把鄰近的民族當作平等的“敵國”, 譬如漢與匈奴,唐與突厥以及後來的吐蕃,宋與遼、金、元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在這些關係中,親屬的稱謂經

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端午節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

  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端午節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汀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中韓搶奪端午節的文化戰爭中,以韓國方面的完勝而告終。過端午節,是中國人2000多年來的傳統習俗。這個節日被韓國“搶”去,充分說明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長期漠視,而官方對這種漠視視而不見,更難辭其咎。

  長期以來,像端午這樣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民間文化民俗正在逐漸消失,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端午節由此被片面地割裂,並簡化成支離破碎的節日,甚至僅僅剩下了吃粽子。

  端午節源於龍的崇拜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青說、紀念曹娥說,以及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龍圖騰祭說等。以上各種說法,各本其源,難以考證。據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中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是源自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泣人淚下的詩詞,已廣泛深入人心,所以世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為深廣,佔據端午由來說法的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活動,都與跟紀念屈原聯絡到了一起。

  不過,聞一多先生在考證了《續齊諧記》、《風俗通》和《荊楚歲時記》等有關材料後,認為端午節真正起源於古昊越先民對龍圖騰的崇拜和祭祀。

  傳說中國古代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定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祀龍圖騰儀式,以求風調雨順、大豐收。

  他們把食物包在樹葉裡或裝進竹子裡,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在當天划著獨木舟走訪親朋好友,高興的時候就即興舉行獨木舟比賽,漸漸演變成了今天端午節的各種習俗。由此可以判斷出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中後常被蛟龍偷吃,而競渡則使用的是龍船;古代吳越地方和競渡活動的關係尤深,況且古代吳越人民還有斷髮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該是“像龍子”文身習俗的遺蹟。

  只是在後來,屈原的傳說附會到端午節俗上去了。有學者認為,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推動力存在於一個民族集體意識的深處,存在於融合了該民族的心理素質、審美意識、倫理觀念乃至社會政治思想及意識形態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無論是介子推、曹娥,還是越王勾踐,他們的傳說與端午習俗發生聯絡都並非偶然,但均因其人格魅力敲不足及文化影響範圍的有限,未能流播開來,他們僅為一方的習俗解說。但屈原的品質,明顯要比他們更加高大上,更加符合我們民族的思想。在南北朝分立以前的時代,楚地久已流傳著忠臣屈原的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正如聞一多所說:“如果我們還要讓這節日存在,就必須給他裝進一個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意義。但為這意義著想,哪有比屈原的死更合適的象徵?”

  端午節的吃吃喝喝

  粽子

  端午的粽子多為家家戶戶自己包裹。一般在五月初一便開始準備包粽子所用的原輔料,如購糯米,買赤豆、豬肉、火腿、棗子、玫瑰醬等。初三上午早早出門到菜場購買粽葉。粽葉因各地不同而異,北方以蘆葦葉為多,南方以著葉為多。粽葉又有新鮮和乾的兩種,新鮮粽葉是剛摘割下來的,色碧清香,一般人家都買新鮮的粽葉。幹粽葉是隔年摘割後曬乾的,色黃,清香味也淡。將粽葉買回後,放入鍋中沸水煮透撈出,浸在清水中待用(以淹沒粽葉為度),還要準備細麻線包紮用。另將糯米淘好瀝乾水,倒入盆內,這樣便可著手包粽子了。我國粽子的形狀,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不斷豐富,可說是多姿多彩,形狀各異,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三角粽、四角粽、錐粽、菱角粽、筒粽(少數民族為多)、秤錘粽、九子粽、小腳粽、枕頭粽等。

  其中以筒粽、九子粽、小腳粽頗具特色。

  雄黃酒

  端午節除吃粽子外,家家還設宴喝雄黃酒或硃砂酒,家家門口懸掛艾、葛、菖、蒜。這一食俗的來源,民間有兩種說法:端午節一般在芒種和夏至之間,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此時天氣進入暑期,毒蟲猖撅,病毒滋生,疾病增多,瘟疫流行。有位仙人叫張天師的,每年端午節出來收服瘟疫、毒蟲,以菖蒲為劍,艾葉為虎(坐騎)、葛藤為繩索,來斬除和擒拿瘟神。同時,又教民用雄黃硃砂泡在酒中飲用和灑於庭院屋角,便可闢崇闢毒了。另一說與神話《白蛇傳》有關,說白蛇與許仙開了一個藥鋪,在端午節要青蛇到各處放毒,使人普遍生病,然後出譽解毒的藥,使藥鋪生意興隆。法海要許仙在端午日於門上懸掛曹、艾、葛、蒜,在午時給白娘子喝雄黃、硃砂酒、雄黃是辟邪之物,使白娘子現了原形。這樣,就形成了每年端午飲雄黃、硃砂酒的習俗。

  五毒餅

  是用麵粉製作的一種餅,以麵粉為皮面,內包搪餡,在餅面的酥皮上,用木模印刻蛇、蠍、壁虎、蜈蚣、蟾蜍五種動物(這五種動物便是五毒的具體象徵物),稱之謂“五毒餅”。必須在端午節這天吃,無論大人、小孩都吃。其意思是:將五毒吃下肚,以毒攻毒,百病全無。

  涼藥茶

  用夏枯草、營蒲、淡竹葉、薄荷等涼性解熱藥草熬水當茶喝,叫作“涼藥茶”,也在端午節這天喝,不僅家人自熬自飲,還互送親朋近鄰,互相喝。有些地方慈善團體還從端午這一天開始發放羞香丸、青黛散、六一散、濟眾水、涼藥茶等防治署期疾病的藥物。

韓國中秋節和中國是同一天嗎 韓國中秋節和中國時間一樣嗎

  韓國中秋節和中國是同一天嗎 韓國中秋節和中國時間一樣嗎

  韓國中秋節和中國是同一天,農曆八月十五,韓國陰曆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即中國的中秋節。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曆新年)更隆重。

  中國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總之,根據史籍的記載,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動,日期定於農曆8月15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

  韓國秋夕的由來

  朝鮮時代後期學者洪錫謨所著的《東國歲時記》也有這樣的記載:八月十五日,東俗稱秋夕,又曰嘉俳,肇自新羅俗,鄉里田家為一年最重之名節。也就是說,在當時,中秋節(嘉俳)已成為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

  從以上資料中可以看出,八月十五成為節日,韓國或許可能是否早於中國。而目前也並未發現韓國中秋節起源時間的相關證據。但應該說,韓國的中秋節發展到現在,與最初相比,節日的形式事實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可否認,期間中國文化對韓國中秋節的歷史變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首先,根據韓國《歲時風俗詞典》,“秋夕”一詞系取自中國《禮記》中的“朝春日、秋夕月”之語。僅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韓國的中秋節,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而又無法割裂的聯絡。其次,關於中秋節,后羿與嫦娥的故事同樣在韓國廣為流傳。而韓國古代文人墨客中秋賞月許願的軼事也並不少見。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對韓國中秋節的巨大影響。

  此外,中國中秋節,主要是家人團聚。而韓國也與此類似,甚至更為講究,全國人民都在為了團圓這一共同的目標,而上演千里大遷徙。尤其是圓月象徵著豐收,因此在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日子定為與周圍人分享喜悅之情的日子,也就陰曆八月十五這一天。

  中國中秋習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韓國中秋習俗

  1、祭祖

  韓國的中秋禮節本是習自咱們中國,但是卻在中國人漸漸淡視的情況下把傳統禮節發揚了光大。在韓國,節日祭祀的準備工作都是家庭裡的女性成員去完成的,由於祭祀的準備工作比較繁雜,所以往往要提前兩三天就開始準備。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大家庭的話,祭祀一般放在長子家中進行,這與咱們中國的習俗是一致的。只是與咱們不同的是,韓國中秋是不吃月餅的,而且韓國人大多數都不知道月餅為何物。在韓國,每逢中秋的時候會吃一種叫做鬆餅的糕點,這也是祭祀的必備之物。中秋祭祖,在韓國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

  2、玩遊戲

  在秋收的滿心喜悅中,為辛苦勞作了一年的家人們做一身新衣,從下地幹活的人到老人孩子,全家上下都有份。這叫做中秋新裝。原來是做傳統服飾韓服來穿, 最近因生活便利了,一般是買一身新衣服穿。中秋時全家人從頭到腳,都著一身漂亮的新裝,在祭祀後便一起玩傳統遊戲或出門遊玩。

  3、伐草和省墓

  中秋節人們去祖墳的行動叫省墓,除去夏季茂盛的雜草的行為叫伐草。這是盡孝的表現和兒女們的責任。韓國的中秋節從一個月以前的每週的週末開始,就已經形成了交通擁擠的場景,因為大家都利用週末時間提前到祖墳去伐草和省墓。

  4、互送禮物

  中秋節在韓國被稱作“秋夕”,是韓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地位僅次於春節。在韓國最重要的是中秋節,這是他們的第一大節日,農曆八月十五和中國是一樣的。法定休息日為三天,如果遇到週末可以連休五天。這一天親屬們聚在一起,先去給祖先掃墓,意思是感謝祖先給予秋收的喜悅。這種習俗是從新羅時代(B.C.56——668)流傳下來的。


韓國新年是哪一天 韓國過年和中國一天嗎

  韓國新年是哪一天 韓國過年和中國一天嗎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人的春節,是同一天。也就是說韓國新年是農曆正月初一。   韓國春節介紹   韓國稱春節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曆年的意思。國家規定春節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韓國人講究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 ...

沙特高鐵為什麼不用中國列車

  沙特高鐵是由中國鐵路修建的,該鐵路是2008年6月中沙兩國簽署《關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協定》之後的首個合作專案,也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第一次採用EPC+O&M總承包模式(即設計、採購、施工加運營、維護)建設的鐵路專案。   麥加輕軌鐵路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用於緩解每年數百萬穆斯林在朝覲期間的交通壓 ...

韓國面積和中國哪個省差不多

  1、韓國,國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約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與我國的浙江省(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大小。浙江省,在我國各省面積排名中,排第25名。   2、韓國是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土地制度為私有制。意味著韓國土地可以買賣、轉讓,買了後只要不出讓就永久屬於你。   3、據韓國國土交 ...

韓國也和中國一樣過春節的嗎

  1、韓國也和中國一樣過春節的。春節在韓國叫“舊正”,也就是農曆新年。“舊正”在韓國是僅次於中秋節的全民族節日。每逢春節,全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悅和祥和的氣氛之中。   2、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慄梨柿”、“生東熟 ...

韓國白菜是中國進口嗎

  1、是。   2、韓國號稱是泡菜的宗主國,5000萬人一年能吃上200萬噸以上。對於這一韓國引以自豪的泡菜,統計卻顯示進口量在逐年增加,並且是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呈現喧賓奪主的現象。泡菜是韓國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餚,韓國人也的確每餐都離不開泡菜。在數十種、上百種泡菜當中,利用大白菜的泡菜是韓國餐桌上最常見的泡 ...

韓國人到中國吃美食的綜藝節目

  韓國人到中國吃美食是節目《白鍾元的三大天王》,是韓國SBS電視臺精心打造的一檔美食節目,2015年8月28日首播。白鍾元來到中國,找尋民間美食,該節目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 ...

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

  韓國文化:朝鮮戰爭後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導致了南北朝鮮現代社會化的差異,但雙方傳統文化卻一脈相承。韓國現代社會文化由朝鮮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流行文化相結合衍生而來,1948年朝鮮半島南北對峙以來,南北韓的現代文化出現不同的發展。韓國現代社會文化是朝鮮民族文化現代化的產物。隨著韓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韓國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