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這一運動發起於中唐,但它的成功卻在北宋。中國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2、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援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
3、這一運動有其發展過程。在駢文盛行時,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陳子昂曾主張“復古”,是文體革新的先驅者。其後,蕭穎士、李華等繼起,提出取法三代兩漢的主張,為韓柳古文運動做了思想準備。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與柳宗元的寫作風格異同:
1、他們都是中小地主階層出身,都反對當時的藩鎮與宦官。但柳宗元投身於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活動,主張改革;韓愈則對此持反對態度。
2、他們的思想都以儒學為主導。但韓愈傾向於唯心主義,卻堅決反對佛教;柳宗元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卻又兼信佛學。
3、他們的文論都主張文道合一,文質並重,學習先秦兩漢作品而要有獨創性,並且都擅長議論文、傳記文。但韓愈尤長於碑誌、序跋、哀祭等體;柳宗元的寓言、遊記、騷賦等則為韓所不及。
4、藝術風格方面,韓愈雄大而柳精悍。韓愈收召後學,傳授古文,門下人才輩出;柳宗元貶謫南方時,也有從學的人,但缺乏特出知名之士。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 ...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人,出身儒學世家,王勃為四傑之首。上元三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 ...
《浪淘沙》原文: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意思:
我又怎麼知道會和誰一同看呢?表明聚散匆匆,去年執手賞花的伊人,今年遠隔不能相見,表達孤獨寂寞之情。 ...
韓愈和柳宗元被並稱為“韓柳”。韓愈和柳宗元都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當時的古文運動倡導者,不過在詩文方面的風格迥異,韓愈更崇尚奇異,而柳宗元更偏向於清淡,各有特色,為後世的詩歌發展起到了引導作用。
韓愈和柳宗元被並稱為韓柳
韓愈文學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文上,其文章的特點之一是 ...
李斯為先,是師兄,韓非是師弟。
李斯在荀子門下時間長些,學成儒家後再學法,有時候就有些優柔。
而韓非不同,他覺得儒家的方法行不通,而改學法家,所以,對於法家的理論來說,韓非更純粹更徹底,但李斯更適合理政,韓非比較適合改革。 ...
韓愈柳宗元發起的古文運動是散文革新運動。它針對南北朝以來駢文問創作的浮豔空洞的流弊,以恢復孔孟儒學為號召,以學習先秦兩漢散文為目標,在專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等方面進行變革。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
恢復了先秦兩漢的古文傳統和歷史地位,而且大大擴大了散文的功用,使這種原來主要用於著述的文體,真正成為自由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達情感,具有多樣化功能的語文工具,從而開闢了散文創作的廣闊天地;他十分重視文學特徵的表現和文學手段的運用,創作出優秀的文學散文,提高了散文的審美品格,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