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或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後,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或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後,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穀日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或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後,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即“穀日”,也稱為“穀神節”,其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同時民間也認為這天是眾星下界之日,稱為“順星”。取“八”之讀音,又是祭祀八仙的日子。
佔谷
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這一年稻穀豐收,不好則是歉年。即使在當今時代,穀日節中所蘊涵的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仍值得繼承。人食五穀,方能生存;谷因得日月星辰之精華而生,因此在“谷生日”這一天,諸星下界,要檢查每個食穀人的作為。這一天也是天空星斗最全的日子,長輩可以教兒孫認星星。
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星”時,用兩張神符,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兩張前後摞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天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符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後,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符、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正月初八是順星日,也是老北京白雲觀最熱鬧的日子,香客們都會到白雲觀的元辰殿中,祭祀自己的本命神,謂之“祭星”。
放生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祭祀八仙
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祭祀八仙的日子。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柺、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餚水果以祭祀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