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顧凱之的洛神賦圖是哪個朝代的

顧凱之的洛神賦圖是哪個朝代的

  顧愷之(生於348年— 卒於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洛神賦圖的風格特點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風格特點:綜觀整幅繪畫,畫者在忠實於原著故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了自身的想象力與繪畫本身的特性。文字輸入的、交織在豐沛的自然界、人界和仙界中的資訊,在繪畫裡輸出為大量的意象,密集的形象,三界之間關聯的展示,人神之間感情的傳遞;文字輸入的視覺、聽覺效果在繪畫內透過顏色、技法、對空間的佈置來達到;文字中虛幻的比擬落實為了繪畫中真實的景物,儉省的文字在繪畫中不得不面面俱到為真實存在的細節,如此一來更是大大加重了繪畫中對山水自然的描摹。

洛神賦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洛神賦圖以三國時代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為題材,全卷共畫4段,第一段描繪曹植與洛神於洛濱相會,第二段描寫洛神與曹植若即若離的情狀,第三段刻畫他們在雲車、輕舟上互贈禮物、暢訴衷情,第四段描寫曹植滿懷依戀地重登歸途。在這四幅場景之間,畫家又點綴了鴻雁游龍、彩霞鮮荷以及馮夷、屏翳等神話人物,使整幅畫卷一氣貫通,構成一長幅完整的畫面。 在這一幅宏大的橫卷場面中,顧愷之將山水、花鳥、人物畫技巧薈萃一爐。我們能看到畫面上種種匠心獨運的痕跡。例如,洛神,鶴立一旁,在畫卷的左側,人物突出,看出是情節中的主角。曹植與隨從們則據畫面右角,形成群體場面,以繁映簡,互相補託,既見出曹植夢見洛神女後痴心眷念的神態,又點出《洛神賦》的中心內容:這是一種想象中的境界,凡人與仙女,就是所謂的“仙凡阻隔”,本來就該有距離的――畫面的距離,暗示了文學環境中的距離。


的藝術價值

  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的表現了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的內容,體現了這一歷史時期新興文藝理論中,重視感情生活的要求。畫中的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該畫對人物心理刻劃的成功及善於表達情感內容的精深造詣,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繪畫的新發展。無論構圖、情節的展示、人物的刻畫以及筆墨繪畫技巧方面都 ...

分為7個部分分別是什麼

  《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悟之傳世精品,宋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全卷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描繪了黃昏,曹植率領眾隨從由京城返回封地,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從容,凌波而來。第二部分是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 ...

作者是誰

  1、《洛神賦圖》作者是顧愷之。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東晉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於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痴絕。   2、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 ...

是誰的作品

  《洛神賦圖》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顧愷之的作品,《洛神賦圖》的畫作內容是來源於文學作品當中,畫卷展示的是關於古代文學作品當中記錄的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又由許多個故事情節一同組成。   《洛神賦圖》這幅畫卷當中的故事內容主要可以被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識並互生愛意的場景,第 ...

作者是誰

  《洛神賦圖》的作者是顧愷之,他是東晉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被人們成為三絕,分別是畫絕、文絕、痴絕,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更是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洛神賦圖是誰畫的《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所畫,它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類似連環畫的長卷,現在已經遺失,流傳的是宋代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

的藝術特點分點

  藝術價值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並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詣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 ...

的作者是誰

  1、《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   2、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全卷分為三個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