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飲酒陶淵明是什麼體裁的詩

飲酒陶淵明是什麼體裁的詩

  1、近體詩:絕句:4句 1、2、4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絕,七字稱七絕。

  2、律詩:8句,聯 2、4、6、8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3、《飲酒》是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一組五言古詩。陶淵明辭官隱退後,他時常醉酒後詩興大發,書寫感慨,第二天清醒後再修改潤色,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此詩表現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陶淵明的詩多嗎

  陶淵明很多首古詩,以下是陶淵明十首代表作品:

  1、桃花源記。

  2、飲酒·幽蘭生前庭。

  3、述酒。

  4、贈羊長史·並序。

  5、答龐參軍。

  6、擬輓歌辭三首。

  7、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8、詠三良。

  9、於王撫軍座送客。

  10、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飲酒陶淵明原文翻譯及賞析

  1、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譯文: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不知怎樣表達。

  3、賞析: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並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匡時濟世的抱負。但當他看到“真風告逝,大為斯興”,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偽詐汙蝕,整個社會腐敗黑暗,於是便選擇了潔身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隱居田園,躬耕自資。“結廬在人境”四句,就是寫他精神上在擺脫了世俗環境的干擾之後所產生的感受。所謂“心遠”,即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繫權貴之門,絕進棄世,超塵脫俗。由於此四句託意高妙,寄情深遠,因此前人激賞其“詞彩精拔”。

  4、“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麼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5、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相會。“悠然見南山”,按古漢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所以,這“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6、“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四句敘寫詩人歸隱之後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的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東籬邊隨便採菊,偶然間抬頭見到南山。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詩人從南山美景中聯想到自己的歸隱,從中悟出了返樸歸真的哲理。飛鳥朝去夕回,山林乃其歸宿;自己屢次離家出仕,最後還得迴歸田園,田園也為己之歸宿。詩人在《歸去來兮辭》中曾這樣寫道:“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他以雲、鳥自喻,雲之無心出岫,恰似自己無意於仕而仕;鳥之倦飛知還,正像本人厭惡官場而隱。本詩中“飛鳥相與還”兩句,與《歸去來兮辭》中“鳥倦飛而知還”兩句,其寓意實為同一。

  7、“採菊東籬下”四句,古人對此評價甚高。張戒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閒至靜之中,則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麼,張戒所說的“味”是什麼呢?為何說“此味不可及”呢?我們知道,陶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樸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兩字以概其詩風。但陶詩之平淡乃從“組麗”中來,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這種貌似平淡實則醇美的特色,實為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張戒所說的“味”,當是陶詩醇美的韻味。此種韻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眾多。我們撇開文學修養、藝術才能等條件,可以說這種韻味只有像陶淵明那種不願隨俗浮沉,不肯汩泥揚波的詩人才能寫出,也即只有寄心於遠、心境“至閒至靜”者才能寫出。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裡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閒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安貧樂賤、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 這兩句說的是這裡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情言語即無聲”,這裡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飲酒·結廬在人境》以平淡之語,寫秋日晚景,敘歸隱之樂,道生活哲理,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達到了情、景、理的統一。尤其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幾句,“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更具藝術魅力。


飲酒賞析

  1、《飲酒》-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賞析:《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後陸續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後高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多世事人生的感慨。這組詩共20 ...

有哪些

  1、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   2、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歸園田居·其三》   3、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

飲酒晉.

  《飲酒》是晉末宋初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組五言詩,又名《飲酒二十首》。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寫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組詩以酒寄意,詩酒結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層的本然狀 ...

飲酒並序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 ,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 之,以為歡笑爾。 其一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 ...

關於飲酒的問題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   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 ...

飲酒最後兩句應怎樣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裡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剛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實際的意思,是說這一種真諦,乃是生命的活潑潑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體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後世禪家的味道,在這裡已經顯露端倪了。 ...

飲酒寫於作者什麼後

  陶淵明的《飲酒》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於勞動之餘,飲酒致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它的側重點是隱居生活的愜意,對世俗的排斥。表達了詩人嚮往寧靜的生活,遠離世俗的喧囂。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是一種啟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