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頒佈均田制的皇帝是:北魏孝文帝。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至唐天寶年間,根本無法實行土地還授,故至德宗年間被兩稅法取代。實施範圍一說始終僅實施於北中國,一說隋統一後實施於全國。
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均田制的實施,和與之相聯絡的新的租調量較前有所減輕以及實行三長制,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為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隋文帝首創科舉制,在唐朝科舉制大大加強。隋朝隋煬帝 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 科舉制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在教育制度上,楊廣開創科舉制,發展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增置進士科。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
陝西無字碑與武則天皇帝有關,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區西北方五十公里處的乾陵。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她的功德高大,對歷史進步做出了貢獻巨大。
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並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叫述聖碑(或稱述聖紀碑),東側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述聖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她還親自撰寫了5000餘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東側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這座無言的紀念碑是由一塊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的。它是中國建築群中的一個巨大體系,給人一種凝重而堅實的美。
1、漢武帝之後是劉弗陵繼位,劉弗陵系鉤弋夫人和漢武帝的兒子,西漢的第八個皇帝,史稱漢昭帝。當初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逼的自殺,劉據死後,漢武帝將皇位傳給了年僅八歲的劉弗陵,並在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同時,殺死了他的生母鉤弋夫人。
2、漢昭帝劉弗陵繼位的時候才剛剛八歲。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重之際,立下了兩個 ...
1、這個和唐太宗李世民有關。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寫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2、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是說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 ...
康熙以後是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 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1678年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 ...
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在位三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又退位,其他清朝皇帝在位都在10年以上。 ...
萬貴妃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
萬貴妃四歲進宮,在明宣宗孫皇后宮中作宮女。明憲宗朱見深兩歲的時候被孫太后立為太子,與此同時,時年19歲的萬貞兒擔任朱見深的貼身侍女。
1476年,明憲宗封萬貞兒為皇貴妃,地位在諸妃之上。1487年,萬貞兒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朱見深即明憲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 ...
1、干支紀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迴圈相配,可配成六十組,通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表示年曆,六十年後週而復始。
2、帝號紀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後,周朝史書中出現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魯國史書《春秋》,是從“魯隱公元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