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香港的民間婚俗與結婚儀式

香港的民間婚俗與結婚儀式

  香港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習慣以及地方的風俗,以信仰道教、佛教為主,由於長期受英國的統治,又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其文化一直處於變動狀態之中。結婚儀式,其豪華程度,以至於其衣食住行都體現了香港特色。 中華民俗節慶網

  送嫁

  婚禮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們就集中在新娘的家裡,組成姐妹團,通宵達旦地熱鬧,叫做送嫁。因為在古代的中國,結婚以後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門,所以,這是與好友們的告別儀式。現在的香港都為雙職工家庭,所以結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門的現象已不復存在,但這種風俗習慣依然保留了下來。

  結婚的前一夜,還有其它的一些風俗習慣。其中之一叫“上頭”,就是梳頭髮的儀式。每位母親都要給出嫁的女兒梳理頭髮。另外有些地方還要吃湯圓,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圓、幸福美滿。

  開門吉利

  婚禮當天,首先由新郎和他的兄弟幫一同前往迎娶新娘,姐妹團在新娘家的大門口擋住去路,要想過門的話,需要付買路錢,需雙方談判交涉。禮金最初從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開始談起,談妥之後由兄弟幫用現金付帳,禮金由姐妹團共享。這來源於古代中國上千年的買賣婚姻的習俗,現在則成為饒有興趣的遊戲。

  斟茶與拜祖先

  進入新娘家門,新郎要與新娘先要給新娘的父母親獻茶,稱為“斟茶”。負責倒茶的人是一個穿著黑色禮服的中年婦女,被稱作“大妗姐”。然後前往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先是拜祖先,給神臺上供奉著的祖先獻茶點,然後給大門的土地神拜禮,之後是給父母斟茶。 民俗節慶入口網站

  喜勺

  儀式結束後,就開始進行稱為“喜勺”的結婚宴會。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點左右開始,三五成群的開始打麻將、撲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紅包一般使用稱之為禮券的支票,由於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們從生活中得出來的智慧。紅包一般根據親密程度及婚禮的地點來決定,通常為四百至五百港幣。一般到午後九點左右,新郎新娘落座上菜,宴會才能開始。無致詞、無演講,專門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魚翅湯時,主持人才開始致詞,各席就開始巡迴乾杯,也開始到了“鬧新人”的時間。婚禮一般持續到夜裡十一點鐘才結束。

香港民間的“太平洪朝”習俗與祭祀活動儀式

  “太平洪朝”是粉嶺圍彭氏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於該活動開始之前,彭氏族人會先進行“點燈”儀式,但每年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要視乎擇日的結果。雖然如此,舉行日期不得遲於該月的十五日。

  開燈

  神棚入囗的頂部懸掛了一盞大花燈,在所舉行日期早上開始燃點,直至十六日,“朝首送燈”,分油燈為止。“燈”即“丁”取其諧音;“點燈”即“添丁”之意,村民都希望人丁昌旺。丁是指男丁,戶主會抱著去年新生男丁集合在神棚於開燈時朝拜三聖,以感謝神恩。他們當然也希望以後都得到神的眷顧而使子孫一直昌盛繁衍。

  貼平安符

  朝首在清晨逐戶貼上平安符,以保家宅平安。朝首是由已婚男性擔任的,在結婚之年登記輪序,粉嶺每次太平洪朝例有八名朝首。若朝首已移往外地或身體健康有問題而不能出席,可以由其兒子或親人代替。

  虔拜

  喃嘸領朝首向神朝拜。

  搶雞毛

  在正圍前空地進行,雞毛是從一隻生雞(未經閹割的雄雞)身上拔下的,約拔取七、八撮,從圍門的圓孔擲下,村民就在下面搶奪,奪得雞毛為之吉利。據父老說以前搶雞毛是很熱鬧的,既有已婚的戶主,也有青少年,現在卻只得十數箇中年以上的村民搶奪,場面較冷清。父老還說只有彭氏族人取得雞毛才是吉利,若是外姓人奪得就會變成災兇。

香港民間的“搶包山”習俗

  長洲搶包山復現民俗祥和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凌晨零時,全港市民都可以從電視直播中看到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的熱鬧鏡頭。

  五月十五日,整個長洲己熱鬧非常,全日吸引了逾二萬名市民及遊客到場,令這個平日寧靜簡樸的漁村小島成了全城熱點;其中,白天的飄色巡遊美輪美奐、最具特色,晚上的“搶包山”更將整個活動的氣氛推至最高點。

  “搶包山”活動的廣受歡迎,反映了傳統民間習俗應予保留及發揚,而平安健康、社泰民安始終是民眾生活的最大訴求。

  長洲太平清醮源起於二百年前,故老相傳,當時島上發生了一場瘟疫,居民延高僧於北帝廟前打醮作法,驅除疫魔,此後果然風調雨順、居民病痛減少,居民遂年年舉行太平清醮,成了當地的一項傳統,官民攜手合辦,就是港英殖民管治一百五十年間以至淪陷時期亦從無間斷。

  長洲太平清醮的一大特點,就是“全民參與”。島上無分男女老幼、貧富尊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全情投入到活動中去,而且以街道為單位,每條街道由街坊會各自設計及派出“飄色”隊伍,由小孩子打扮成各色古裝人物站到高竿上巡遊,進行評比,看誰的取材最生動、打扮最漂亮,奪標街道的居民都會很振奮。

  今日看來,這類太平清醮廟會,絕非什麼封建迷信,相反還相當的“科學”:活動舉辦期間,全島修葺一新,有助改善環境衛生,亦提醒居民要預防疾病、注意健康;飄色巡遊多取材自“三國”、“西遊”、“八仙”一類傳統故事,弘揚英勇忠孝,實質是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和倫理教育;壓軸好戲“搶包山”,由各街區組隊參與,徒手攀爬,比賽哪隊可搶得最多的“平安包”,著重團隊拚搏精神,而整個活動的內涵,就是團結互助、愛護家園,共建繁榮。

  當然,時移勢易,今日長洲島上,大部分居民子弟均已出外謀生、上學,太平清醮的傳統效用亦已減輕;但是,作為一項地方特色,每年長洲太平清醮,仍會吸引大量市民、遊客到來參觀,帶旺了島上的經濟和消費。 中華民俗節慶網

  今年,長洲太平清醮活動中復辦已經絕跡了二十六年的“搶包山”。過去“包山”由竹棚架搭,一九七九年的“搶包山”由於參加者人數過眾,而且爭奪激烈,以至整座包山不支倒塌,釀成多人死傷,自此政府即禁止搶包山舉行。而太平清醮沒有了搶包山,仿如失去了支柱,令整個活動大為失色。因此,今年復辦搶包山,採取了安全措施,“包山”用鋼架結構,規定參加者須經過攀爬訓練,人數亦有限制,如此就既尊重傳統、回覆熱鬧,亦減少了危險性,是一項很好的改進。而絕跡了二十六年的搶包山重現,果然吸引了廣大市民的興趣,令今年的太平清醮盛況更勝從前。


香港民間春秋二祭時的“太公分豬肉”習俗

  太公分豬肉,有“祖先賜食”的意思,通常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即所謂春秋二祭)之祭祖儀式後於祠堂舉行,至今仍盛行於新界一些具有悠久歷史的鄉村。   隆重的祭祖儀式由族長帶領完成後,村內德高望重之人會將豬肉分給年滿六十一歲的年長男丁和去年出生的男嬰,表示福廕及庇護已由祖先帶到各家,所得的份量並會詳細地記錄下來 ...

斬雞頭(燒黃紙):香港民間獨特的發毒誓形式

  斬雞頭又叫“燒黃紙”,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中華民俗節慶網   舊時,港島文武廟香火極盛,善男信女進香的目的並非禱求功名富貴,而是在神前設誓取信,起誓時,需燒黃紙,斬活公雞頭。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 ...

香港的盛事節慶

     世界盛事   香港有 亞洲盛事之都 的稱譽,確是實到名歸。在香港,每個月份都在豐富的活動和節目,讓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參與。   亞洲藝術節   亞洲藝術節帶來了鄰近亞洲國家最優秀的文化節目,每2年一屆,為期約2至3星期。各地人士可趁此機會欣賞到多姿多彩的亞洲音樂、戲劇、中國音樂及舞臺劇表演。   香 ...

香港民間習俗斬雞頭

     斬雞頭又叫 燒黃紙 ,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他們高聲吟誦誓言, 清心直說,並無虛言 、 若有戲言,不得好死,斷子絕孫 之類。接著,廟內執事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雞一 ...

中國民間婚俗

  中國的婚俗歷代主要沿襲的是“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現在有所簡化。下面依照婚禮的程式,展示婚禮中重要環節中的風俗畫面。   送嫁妝,即發奩。女兒出嫁,首先要準備嫁妝。近代多流行於漢族某些地區。陪嫁由女方自備,其種類可分為鋪陳、擺設、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視嫁妝多寡而論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 ...

斬雞頭—香港民間習俗

  斬雞頭又叫“燒黃紙”,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他們高聲吟誦誓言,“清心直說,並無虛言”、“若有戲言,不得好死,斷子絕孫”之類。接著,廟內執事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雞一隻,一 ...

壯族結婚儀式——背新娘

     (資料照片)   壯族結婚的一種儀式,現已演變成娛樂遊戲。在宜州市,新郎背新娘進家時,通常要被設定難度很高的障礙,如過獨木橋等,新娘的雙腳始終不能落地,否則馬上被罰酒。      (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