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馬詩李賀原文翻譯及賞析

馬詩李賀原文翻譯及賞析

  1、馬詩李賀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2、馬詩李賀翻譯

  廣闊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鋪上了一層霜雪,燕山之上懸掛著一輪如銀鉤(兵器)的彎月。何時能配上金飾的絡頭,在清爽的秋季裡賓士在沙場上。

  3、馬詩李賀賞析

  這首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顯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鉤比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嘆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清秋”的時候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鍊,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4、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 ,唐代詩人,字長吉,世人稱他為“詩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此稱他為李昌谷。有“詩鬼”之稱。

  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系遠支,與皇族關係已很疏遠。其父晉肅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李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旋即因病辭官,迴歸昌谷。後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他一生體弱多病,二十七歲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賀終生鬱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詩歌創作充滿了深沉的苦悶。

虞美人李煜原文翻譯及賞析

  1、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譯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3、賞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透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夜雨寄北李商隱原文翻譯及賞析

  1、原文: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3、賞析: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於象徵、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問一答,先停頓,後轉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詩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迴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願望一時還不能實現。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彷彿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託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後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複出現,令人迴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清平調李白原文翻譯賞析

  1、清平調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   ⑴清平調李白原文翻譯: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   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   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⑵清平調李白原文賞析:   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 ...

夜宿山寺李白原文翻譯賞析

  1、《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2、譯文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3、作品鑑賞   詩人夜宿深山裡面的一個寺廟,發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翻譯賞析

  1、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3、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 ...

行路難李白原文翻譯賞析

  1、原文: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譯文:金盃裡裝的名酒,每鬥要價十千; 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胸中鬱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 ...

虞美人聽雨蔣捷原文翻譯賞析

  1、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2、翻譯: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 ...

贈汪倫唐李白原文翻譯賞析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3、賞析   此詩是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詩前兩句描繪 ...

月下獨酌李白原文翻譯賞析

  1、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譯文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