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劉是一個淳樸善良,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
《快手劉》是一部小說,是馮驥才的作品,該書回憶了作者童年時期的一段往事即快手劉變戲法,後來快手劉手不行了,作者沒有去揭穿的故事。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
快手劉是一個淳樸善良,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
《快手劉》是一部小說,是馮驥才的作品,該書回憶了作者童年時期的一段往事即快手劉變戲法,後來快手劉手不行了,作者沒有去揭穿的故事。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
說“七夕”是情人節很荒唐
記者(以下簡稱記):今年的七夕節似乎特別火,一些商家都在有意無意地給這個節日下新的定義。據您瞭解,現在大家對七夕節的理解和它原本的意義有偏差嗎?
馮驥才(以下簡稱馮):有偏差,而且存在著誤區。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很多商家喜歡稱它為“中國的情人節”,把我們自己的節日硬往西方節日靠,這很荒唐。
記:七夕節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馮:七夕節表達了我們民族的愛情價值觀——要終身相守,白頭偕老,忠貞不渝。這些也能從我們的成語、詩歌和傳說中看出來,比如“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個節日,也是人們表達這些情感的時機。
另外七夕節其實是個女子的節日。在中國古代,女孩子會在這個節日舉行“乞巧”的活動,進行一些穿針引線的比賽,希望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美麗聰慧。
記:牛郎織女的傳說就是表達了這些情感,所以才成為經典,對嗎?
馮:對,其實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成為大家感情的依託,有兩層意思,一是表達對愛情理想的追求;二是古時交通不便,男人趕考、經商出遠門,和妻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所以要表達彼此之間的相互思念。這個傳說受大家喜歡,是因為他們倆對愛情的堅守。
記:這麼聽起來,七夕節和“中國的情人節”還是有點靠譜,您為什麼說“很荒唐”呢?
馮:西方的情人節,是未婚男女表達感情的節日,但是牛郎織女是結過婚的呀!(笑)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終身的,所以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沒道理。其實,更靠近西方情人節的應該是我國黎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那也是個未婚男女的節日,不過也不太一樣。
傳統節日也要轉型
記:我昨天剛看了一部電視連續劇,裡面的七夕節和元宵節也差不多,也是燈謎會啊什麼的,然後男女主人公暗送秋波……
馮:燈謎不是七夕節的特別活動。在我小時候,過七夕節是一件特別自然的事情。這個節日比較家庭化,很安靜,不像中秋節、端午節那樣有大型活動。到了“七夕”,全家人一起看看天河,看看星星,幾個要好的女孩子湊一塊一起“乞巧”,這些都不是必須的活動。有些家庭有,有些家庭就沒有。
記:嗯,從我出生到現在只在書上和古裝片裡看到過這樣的活動,也不太重視這個節日。
馮:這不能怪你們年輕人。這主要是社會變遷造成的。
現在社會在改變,保留下來的七夕的傳統習俗已經很少了,女孩子也不大會做針線活。所以我覺得傳統節日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情感之外,還應該尋找新的載體,傳統節日也得轉型。
記:但七夕被貼上“中國的情人節”的商標來賣,我覺得也有點無奈。
馮:這幾年外來文化的衝擊很大,我們民族不願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迷失自己,也開始強調自己的東西,但是又怕別人不懂,所以給自己的傳統節日安上西方化稱號,我覺得有點推銷的感覺。
其實我們應該提倡我們民族的傳統和文化,不要什麼都給安個外國帽子。寫得好就叫人家“中國的托爾斯泰”、“中國的莎士比亞”,唱得好叫“中國的帕瓦羅蒂”……反而不好。
記:還有一種觀點說我們中國的年輕人就不該過西方的情人節,那是崇洋媚外。
馮:這也沒道理。現在年輕人都流行過西方情人節,有人覺得這樣不對,提倡用“七夕”代替,這樣就把七夕節與西方情人節給對立起來了。
節日不是硬生生打造出來的,一個日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節日,要看大家能不能認可。什麼節都可以過,“七夕”可以,情人節也很正常。但外來的和咱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不能對立。
其實咱們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是外來的,像“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五一勞動節”,元旦也是。
記:您現在一直在為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忙碌。2004年您就提出要設立一個“世界遺產日”,今年這個願望實現了。而且,“七夕”和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還進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您覺得保護傳統節日還需要什麼?
馮:首先我覺得要重視傳統節日的教育,這塊內容得進入小學文化課,得從小給孩子們講,為什麼要過這個節日,在孩子們心裡種下種子。
其次咱們關於傳統節日的公益活動還得更多一點。我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中秋節,詩人作家會聚在一起吃月餅、寫書法、畫畫,現在很少了。現在的社群和單位,都可以引導人們重視傳統節日。當然,商家也得努力。
記:商家?商家最喜歡用“中國情人節”的概念促銷。
馮:所以說商家別老盯著賣玫瑰花之類的,得用好一點的形式來包裝我們自己的節日。
記:您給咱們商家出出主意吧!
馮:春節的時候,不都有年貨市場嗎?我覺得那個就特別有年味,咱們也可以多想想適合咱們的方式。“七夕”可以做些“女紅”類的產品,在牛郎織女上也可以做文章。去年,有個企業推出了“紅豆”類的東西,我覺得挺有意義。
記:有些地方在“七夕”搞相親活動,接吻大賽,您贊成嗎?
馮:不贊成!太生硬了!“七夕”本來就是個自然溫和的節日,不見得非得折騰到這種地步才算重視了,這樣反而把傳統文化給糟蹋了!我反對商家媒體硬生生地拉郎配,這樣會把傳統文化庸俗化。
其實,傳統文化的魅力主要在於它的韻味。韓國、日本現在的工藝品就很有自己的文化韻味,我們也得學會享受自己文化的韻味。
記:您能給我們說點具體例子嗎?
馮:上次我去日本參加櫻花節,感受非常深。女孩子在那一天都穿著傳統服裝,真的很美。為了方便在下雨天看櫻花,日本人把雨傘做成透明的。有一次下小雨,我撐著他們送的透明傘去看櫻花,太有詩意了!
再來說我們,清明節很多人不都去踏青嗎?這也很美,很有韻味。
記:那您今年“七夕”有什麼特別的打算嗎?
馮:(笑)“七夕”是女孩子的節日啊!不過我倒是想買“七巧板”給我們家的小孩,就是不知道哪裡還有得買。
1、馮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
2、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1962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畫作和美術評論文章。1974年,與李定興合著長篇小說《義和拳》。1979年,發表小說《鋪花的歧路》《啊!》《雕花菸斗》。1980年,憑藉《雕花菸斗》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1年,發表散文《挑山工》。
3、1982年,任天津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發表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1984年,發表小說《雪夜來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說《神鞭》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7年,任第七屆政協委員;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鳥》。1988年,當選為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聯主席。1995年,當選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東亞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說《石頭說話》。1998年,憑藉小說《石頭說話》獲第六屆十月文學獎。2000年出版小說集《俗世奇人》。2003年,出版散文隨筆集《傾聽俄羅斯》、畫集《名家·名品》。2006年,完成藝術理論專著《文人畫辯》。
4、2007年,出版散文集《靈魂不能下跪》《愛犬的天堂》。2009年,出版文集《綿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說散文集《散花》、學術著作《消逝的花樣》。2011年2月,出版《馮驥才畫集》。2012年9月,出版文集《馮驥才課文》。2016年出版小說集《俗世奇人》(足本)。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