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騎樓(在粵語中亦可引伸為“露臺”),潮州人稱為五腳砌,閩南語稱亭仔腳,是具有濃厚的華南特色的建築設計,用於唐樓建築。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現時的騎樓一般地下(一樓)用於經商,二樓以上住人。騎樓既可防雨防曬,又便於展示櫥窗,招徠生意。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型別: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佈廣州的各主要商業街。
中山路是廈門百年老街,那裡的騎樓獨具廈門文化特色,是外地遊客瞭解廈門的一扇視窗。近日,有讀者向記者反映,不少騎樓的“臉面”遭商家和廣告破壞。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記者調查]騎樓外立面遭破壞
昨日,記者來到中山路步行街,從輪渡方面開始“逛”起,只見一家天長地久婚紗攝影位於騎樓的一角,商家把二樓相鄰的牆體都打掉,做成了玻璃櫥窗。前方不遠處的安踏把二樓全部用玻璃廣告牌遮擋住,這個廣告佔據了8個店面的寬度。
往前再走幾步,可以看到ERKEPLAY店的廣告牆把二樓、三樓的外牆都擋住了,左則還有一個正在施工的廣告牆。而特步和bossini的商家則把二樓三樓的牆體通通打掉,做成了玻璃櫥窗,分別“橫跨”3個店面。
步行街西段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涉及的商家有Kappa、雲頂尊燕窩、G2000、柒牌、361°、奧康、與狼共舞等。班尼路二樓牆體上則掛了不少空調外機,影響騎樓外觀。記者還注意到,許多小店樓上都掛著三四臺空調外機,且沒有任何遮擋。還有一些商家則對二樓外牆進行了改造。
記者從中華街道辦瞭解到,商家破壞中山路騎樓立面的情況3年前就出現了。經現場調查,被破壞的建築主要集中在中山路步行街西段,近3年來情況愈演愈烈。2010年,中山路上外立面被破壞的騎樓有11幢。到2011年,增加到21幢,一年內翻了近一倍,“跟風”的商家越來越多。
[商家回應]為讓店面更有特色
記者詢問商家,改造騎樓外牆立面是否經過相關部門審批?天長地久婚紗攝影一位包經理接受了採訪。
對於是否經過相關部門審批包經理不願意多說,他告訴記者:“現在生意不好做,店面租金也貴。這樣做也是為了更好地宣傳,讓店面更有規模,有自己的特色,不然所有的店都差不多,就很難吸引顧客。”他還說:“商業街就要有商業街的樣子,不然破破爛爛的誰會來逛?”
雲頂尊燕窩店位於騎樓二樓,該店將二樓三樓四樓外牆都打通做成玻璃櫥窗。該店店長告訴記者:“我們店所在的二樓三樓四樓本身是老闆的房子,可能老闆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權。應該是經過相關部門審批的。”
[讀者呼籲]保護騎樓及其文化
“中山路是廈門百年老街,這裡的騎樓是外地遊客瞭解廈門閩南文化和南洋文化的一大視窗。但它們現在正在被商家破壞,失去了原有的南洋風貌。連思明南路的騎樓也未能倖免……”近日,這條微博被讀者不斷轉發,讀者們倡議:“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希望大家轉發呼籲,保護它們!”
“中山路騎樓文化是閩南人下南洋回故里惠澤鄉土的體現,也是南洋建築和閩南建築特色結合的呈現……決不能破壞,要好好保護……”網友“Spijker”說。
還有網友說:“廈門騎樓雖然年代久遠,卻依然商意濃濃,溫情脈脈,成為廈門一道風景!保護騎樓,就是保護廈門人的一份心情,一種文化。”
1、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是建築物底層沿街面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
2、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騎樓的淵源最早可上溯到約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那是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是英國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稱之為“廊房;
3、底層騎樓為券柱式,券心處以漩渦裝飾,風格雄偉,線角明朗而細部豐富,部分還運用簡化了的羅馬柱式,使其羅馬風格更為濃郁,十九世紀初,新加坡總督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規定所有建築物前,都必須有一道寬約5尺、有頂蓋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場所,從此,新加坡出現連線的外廊結構的建築,稱之為“店屋”,或叫“五腳基”,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十分風靡,而從南洋返鄉的華人,也在華南地區建起類似的騎樓。
騎樓老街在兩廣、福建、海南有很多。如廣州的上下九、廈門的中山路、上海金陵路(早期廣東人聚居區)。
騎樓是近代典型的商業建築,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築形式。不僅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而且有更突出的商業實用性。通常是樓下做商鋪,樓上住人。
在全國各地的騎樓裡,廣州騎樓形式多 ...
騎樓的第一層沒有設牆,由支撐柱組成。好比馬腳,騎樓的樓上類馬背。在這樣的樓上有騎在馬背上的感覺,所以這樣的樓稱為騎樓。廣州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貝尼亞普庫爾是英國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稱之為廊房。後由海外華僑引進。廣州人把廊房稱為騎樓。 ...
騎樓就是近代典型的商業建築,騎樓的特點有哪些,今天就讓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騎樓的特點:
1、仿哥特式。這種形式較為少見。強烈的垂直線條和拱形窗體現出哥特式裝飾風格。立面以垂直構圖為主,設哥特窗,底層騎樓廊也處理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覺到濃厚的哥特風格。
2、南洋式。這種騎樓有南洋地區的獨特且 ...
海口騎樓建築作為一種外廊式的建築藝術源遠流長。海口白色騎樓建築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色,又有對西方建築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影響,這些獨特的建築風格形成了一座騎樓就是一幅風景畫。 由於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海口“外沙” ...
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
相關補充:
騎樓老街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曆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 ...
1、騎樓是城市臨街建築的一種。一般四至五層高,底層前部為商鋪、後部為作坊及倉庫,二層及以上多為居住用房。
2、二層前部突出於底層,用柱支撐跨建在人行道上。底層架空的部分臨街成排並聯,形成連續的人行空間,利於行人全天候購物和通行。中國以廣州的騎樓建築最為著名。 ...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曆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老街有近百年曆史的充滿南洋建築風情的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