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爾基(1868.3.16―1936.6.18)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傑出代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前蘇聯文學的創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為了紀念他,他出生時所在的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哥羅德城被命名為高爾基城。
2、他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瞭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高爾基·馬克西姆(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激烈的歲月裡,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
3、蘇聯作家伊·卡爾納烏霍娃曾寫過一篇關於高爾基的文章,名為《意外》,講了作家與高爾基碰面了,但卻未認出。其作品《母親》、《海燕之歌》被選入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書,八年級下冊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也納入了《海燕之歌》,不過改名為《海燕》;《童年的朋友》(《童年》節選)被選入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
4、《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它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精彩紛呈的精神世界。這部世界著名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透過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來觀察和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長期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所經受的各種心理考驗。
5、本書透過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主要人物有:阿廖沙聽外祖母講故事,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裡、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幫助,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1、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彼什科夫,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2、高爾基於1868年3月28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
3、1913年,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林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1、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2、高爾基於1868年3月28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1913年,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林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3、1936年6月18日2時30分,68歲的高爾基因病去世。
高爾基,生於1868年,於1936年去世,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高爾基 ...
高爾基生平簡介:高爾基出生於1868年,於1936年去世。高爾基是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過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為高爾基的大學的課堂。高爾基於24歲發表人生第一本小說,開始成為無產階級作家。
高爾基著作:《母親》、《童 ...
高爾基《母親》主要人物:
1、米哈伊爾符拉索夫:老鉗工,在帝俄時代工人階級,生活艱難困苦;
2、巴維爾:米哈伊爾符拉索夫的兒子,在革命知識分子的幫助下,獻身於工人解放事業;
3、尼洛夫娜:米哈伊爾符拉索夫的妻子、巴維爾的母親,在丈夫死後,母親也在兒子以及他的同志們的啟發下走上革命道路。 ...
斯克列比茨基和高爾基是兩個人。斯克列比茨基(1868年至1936年)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列莫維奇·彼什科夫,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傑出代表”,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他出身貧苦, ...
讀高爾基的《42根刺》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小時候生活很貧苦。他曾經到一個繪圖師家裡當徒弟,繪圖師的媽媽是個狠心的老太婆,最討厭高爾基讀書。一天晚上,她看見高爾基點著蠟燭在看書,便氣呼呼地把蠟燭吹滅了。高爾基沒辦法,只好到月亮下看書,或者爬到神龕底下的凳子上,藉著長明燈的光 ...
《童年》是高爾基1913年寫的。《童年》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爾基最優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別是《童年》(1913年)、《在人間》(1916年)、《我的大學》(1923年)。
三部曲描寫了高爾基的成長過程。從中可以瞭解到高爾基的成長曆程。高爾基每一時期的創作都與當時的時代脈搏密切相連。 ...
1、高爾基體是由光面膜組成的囊泡系統,它由扁平膜囊(saccules)、大囊泡(vacuoles)、小囊泡(vesicles)三個基本成分組成。
2、高爾基體結構:(1)順面膜囊 (cis Golgi) 接受來自內質網新合成的物質並將其分類後大部分轉入高爾基體中間膜囊,小部分蛋白質與脂質再返回內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