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原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原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林語堂一生和兩個好友反目,這兩個人,一個是魯迅,另一個是美國作家賽珍珠。
林語堂和魯迅因《語絲》而結識,並在在以筆戰鬥的崢嶸歲月中結下了深厚的情意。五卅慘案後,由於北京形勢太壞,林語堂寫的文章也沒有報紙敢發,軍人打扮的人還時不時地在家門口溜達一圈,美其名曰“保護”,其實就是監視。於是林語堂接受了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的邀請,到廈大任教。隨後,林語堂將魯迅也邀請到廈大。廈大靠理科起家,經費、校舍資源等各項政策都向理科傾斜。林語堂創辦的國學院興起後,分去近一半的研究經費,遭到理科部主任劉樹杞的忌恨。他利用自己掌管財政之便,幾次逼魯迅搬家。最後一次,居然讓魯迅搬到了廈大的地下室。更過分的是,魯迅的屋子裡有兩個燈泡,劉樹杞說要節約電費,非得讓人摘下一個。魯迅氣得目瞪口呆,鬍子都翹起
軍閥
我國古代就有善待文人的傳統,不管對方是皇帝還是武官,文人傳承文化,有的皇帝對文人善待可能是出於自己的統治,也有的是真心佩服文人的才情,雖然文人可能犯錯誤,但是這與他們對文化的貢獻是兩碼事,不能同日而語。近代民國時候,劉鎮華善待魯迅就是一段佳話。
劉鎮華是河南鞏縣人,民國初年他投靠過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馮玉祥,運用風來兩面倒的辦法,當上了陝西省省長和督軍。後來又投靠了蔣介石,當上了安徽省的省長。1949年,跟弟弟劉茂恩(抗戰時曾任河南省省長)到了臺灣,1956年病故於臺北家中。
劉鎮華在陝西的時候,聲名狼藉,陝西的史料裡有很多這樣的記載,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裡,也有關於流氓軍閥劉鎮華的片段。
在魯迅的日記裡,也有關於陝西省省長兼督軍劉鎮華的記載,然而從魯迅簡單的筆觸裡,可以看到軍閥劉鎮華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