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魯迅的資料

走進魯迅資料

  《走進魯迅》這套書共收魯迅不同體裁92篇(其中出中部分46篇,高中部分46篇),為這些作品撰寫導讀的作者大多是魯迅研究界聲名遠播的專家學者,也有一些才華橫溢的中青年學者和多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特級教師。他們的真知灼見有助於我們對魯迅作品的領悟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某些看法跟語文教學參考書的提法不盡相同,也可以作為一家之言參閱。

  魯迅作品被選入中小學《國文》《國語》課本,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建國後,魯迅的一些代表作更成了語文課本中的傳統教材。作為一種世界文化現象,他的作品又先後被選

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生於1881年9月25日,卒於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他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的資料是什麼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魯迅全集》是他留給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


魯迅寫故事新編非攻的背景資料

  《非攻》、《理水》等5篇作於1934到1935年間。   小說在樹立墨子這一理想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諷刺批評了那些在“九一八”以後鼓吹“民氣”的“空談家”,賣國密約的“外交家”,以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腐敗、軍隊無能等狀況。   《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 ...

關於魯迅名著及背景的資料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 ...

求關於魯迅生平的資料

  魯迅出生於1881年9月25日,於1936年10月19日去世。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 ...

魯迅資料有哪些

  魯迅,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 ...

魯迅和閏土的資料

  生活中的閏土本名運水。他的父親叫章福慶,是距紹興30公里的杜浦村的農民,除了種田外,他還是一個很好的竹匠。每逢農閒時,他都要外出進城做工。有一年,他經人推薦來到周家做工。周家看他手藝好,並且為人忠厚老實,就把他留了下來。這樣他就和周家的人漸漸熟悉起來。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 ...

魯迅詳細資料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去世於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 ...

魯迅資料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   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