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魯迅社戲與故鄉的比較

魯迅社戲與故鄉的比較

  1、《社戲》所描繪的,“實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鄉圖景。理想中的故鄉很美,是美好的回憶。而《故鄉》中所描繪的是現實中的故鄉,現實中的故鄉很殘破。

  2、《社戲》可說正是對於故鄉之夢的具體描繪,蘊含其中的是對故鄉的一腔摯愛。可看到作者對往事的深情追念,依依惜別,還可看到活潑好動,充滿稚氣、朝氣的早年魯迅。但是《故鄉》中,魯迅對故鄉更多的是一種感傷、思考,探究故鄉乃至中國的“路”在哪裡。

  3、《社戲》對故鄉表現出的是一種嚮往、眷念。而《故鄉》表現出的對故鄉的感傷和思考。

魯迅社戲背景

  《社戲》一文寫於1922年,由於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在封建軍閥的統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緊緊地禁錮著大家的頭腦,封建的禮教制度牢牢地束縛著人們的手腳,一切都沒有進步,一切都沒有朝氣。在這種氣氛之下,兒童教育就更成為封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枯燥無味的教育內容,僵化呆板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展,而且備受摧殘。少年兒童們渴望自由,追求發展,嚮往大自然的美好風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融洽友愛互助的關係。魯迅先生的《社戲》,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以一個少年兒童觀察社會,觀察人情的角度,生動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發出了時代的吶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關於遠方與故鄉的句子

  1、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走遍千山萬水,只為尋找生命的歸宿。

  2、如果有天,故鄉飄來雨,他鄉有風,願你內心還是穩起,還能再堅持你的一生所追所愛,不讓自己的夢與想再風雨後飄搖滅亡,請笑看世界風雨。

  3、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鄉,我一直嚮往的卻是比遠更遠的地方。


關於明月故鄉的詩句寫五個

  1、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周邦彥《綺寮怨·上馬人扶殘醉》   2、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劉辰翁《西江月·新秋寫興》   3、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譁。——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4、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譚嗣同《獄中題壁》   5、嘆息聊自思,此生 ...

直線射線比較那個長為什麼

  無法比較,因為直線與射線均是無限延長的線;   射線的基本性質:一端有端點,可以向一邊無限延長,是不可測量的線 ;   直線的基本性質:兩端都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是不可測量的線。 ...

關於魯迅寫的故鄉的優美句子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作者:魯迅)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魯迅)   是的,那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華。(作者:魯迅) ...

魯迅的文章故鄉中有哪些人物

  1、閏土:是一個勤勞善良,質樸老實,痛苦麻木,但不覺悟的農民形象;作者對其態度: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塑造其目的:揭示帝國主義、封建社會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害;   2、楊二嫂:是一個貪婪、尖刻、鄙俗,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典型,作者對其態度:既可恨、可鄙又可憐;塑造其目的:在三座大山壓榨下鄉鎮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貧 ...

魯迅吶喊彷徨出自哪個小說集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   《彷徨》收錄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更多的注意了知識分子的痛苦和掙扎 ...

魯迅的名言故鄉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的,那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華。 ...

固體液體比較相同點是

  固體與液體比較相同點是均有一定的體積不易壓縮。   固體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固體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不易被壓縮。   液體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液體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