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氏之子是一個平等對待事和物的人嗎,敢於在眾多大人面前仗義執言,敢於說出真理,表現了他非凡的膽識,和豐富的知識。
透過鮑氏之子反駁齊田氏的一番話,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人與自然應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道理;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
鮑氏之子是一個平等對待事和物的人嗎,敢於在眾多大人面前仗義執言,敢於說出真理,表現了他非凡的膽識,和豐富的知識。
透過鮑氏之子反駁齊田氏的一番話,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人與自然應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道理;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
1、《鮑氏之子》原文: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讀音ruì,吸血昆蟲)噆(讀音zǎn,叮咬)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2、《鮑氏之子》譯文:
齊國姓田的(權臣)出行前在廳堂設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飯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獻魚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於是感嘆道:“老天對民眾很厚道啊!生長五穀,孕育魚和鳥,用來享用。”所有食客高聲附和。一個年齡十二歲姓鮑的小孩,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進言道:“不是您說的那樣。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並存,只是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麼貴賤之分,只是因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約,互相成為食物,並不是為了給誰吃而生存的。人類獲取可以吃的東西吃,難道是天為了讓人吃而孕育它們嗎?況且蚊蟲叮咬(人的)皮膚,虎狼吃肉,豈不是為了蚊蟲而孕育出人、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嗎?”
3、寓意:
本文透過鮑氏之子反駁齊田氏的一番話,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啟示我們應當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
《世說新語》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門。其上卷為“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4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而玄學正是以道家老莊思想為根底的,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