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孟子·梁惠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孟子》還稱這四種人為“窮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孟子·梁惠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孟子》還稱這四種人為“窮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矜寡孤獨的矜是通“鰥”,意為老而無妻的人。矜寡孤獨是一個漢語成語,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禮運》。西漢·戴聖《禮記·禮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運》,是《禮記》中的一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根據鄭玄的話,認為“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旋之道”。《禮運》實際上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點,尤其是書中的“大同”思想,對歷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響。康有為為《禮運》作注,在註解中發揮了他有關變法維新的政治主張。
“薄情寡義”就是形容一個人不重感情,比較冷血,也就是背信棄義,無情無義的意思。其中“薄”和“寡”都是淺薄、少有的意思。
薄情寡義的情可指恩情、友情、親情、愛情;義指情義、道義、俠義、義氣等等。常指人際關係冷淡,對親人朋友從不熱情熱心,一個人不重感情,比較冷血,不管別人對他付出了多少,他總是認為是應該的,從沒考慮或者很少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