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黃巾之亂髮生時當時是誰做皇帝

黃巾之亂髮生時當時是誰做皇帝

  1、黃巾之亂,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皇帝為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

  2、劉宏,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

  3、黃巾之亂帶頭人為張角,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東漢黃巾之亂的首領是誰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歷史上安史之亂髮生的原因是什麼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後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佞人物李林甫,出入宰相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已,培植黨羽,“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

  中央和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則是促成安史之亂最為重要的因素。由於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召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和將領形成一種特殊的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係。


安史亂髮在哪個皇帝

  安史之亂髮生在唐玄宗、肅宗(756年-762年)時邊鎮守將安祿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開元后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 ...

安史亂髮在哪個城市

  安史之亂髮生在以河北為起始點,遍佈半個中國,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安史之亂的性質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 ...

為什麼把黃巾起義叫

  起義是代表一個階級利益的突發性的強硬,從黃巾起義的根本利益來看是在末代漢王朝的腐敗統治下農民的生活要求得不到滿足,確切的說是連生活都不能正常的維持,所以由張角等人煽動起來暴動,可是由於歷史和農民起義的侷限性,黃巾起義沒有列出主要的目標,並沒有使得農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讓許多農民死於戰場,單純的認為漢王朝的存 ...

安史亂髮在哪個朝代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

侯景亂髮在什麼朝代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侯景起兵後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 ...

安史亂髮在什麼地方

  安史之亂髮生在唐朝河朔地區。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 ...

七國亂髮在哪個朝代

  1、漢景帝時期。   2、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吳王劉濞聯合濟南王、淄川王劉賢、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膠東王這六位宗室諸侯,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3、西漢初,劉邦在剷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又分封了九位劉姓子弟為王,但是,隨著諸侯王的成長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