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黃梅天入梅時間為6月中旬,2020年黃梅天出梅時間為7月中旬。
正常情況下,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歷時20多天。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
2020年黃梅天入梅時間為6月中旬,2020年黃梅天出梅時間為7月中旬。
正常情況下,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歷時20多天。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
2020年中伏是幾月幾號 三伏天的中伏在幾月份2020
2020年中伏是7月26日開始,8月14日結束,共20天。2020三伏天的中伏橫跨7月和8月。
中伏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也叫二伏。在三伏天裡,一般來說,中伏的20天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三伏有多少天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中伏最熱的原因
1、因為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2、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
3、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中伏注意事項
1、飲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於三伏天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2、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食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薏米仁、百合等,經合理烹調可做成多種美味佳餚,不僅能增進食慾、加強營養,還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等,它們都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3、切忌“貪涼”
夏季氣候多雨而潮溼,溼濁寒涼之氣易損傷脾之陽氣,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洩瀉,水腫等症狀。在此氣候條件下,若飲食寒涼無度,易造成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因此,夏季勿貪飲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溼困脾。夏季高發的急性腸胃炎多為細菌性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爛,而人們喜歡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細菌感染為患病主因。從此角度分析,大家也應注重飲食衛生,勿過度“貪涼”。
4、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預防中暑的佳品。
2020年03月05日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中國漁政亮劍2020”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裡提到了2020年的休漁期時間,各海區休漁時間按照《農業部關於調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的通告》(農業部通告〔2018〕1號)執行。
1、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為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
2、北緯35度至26度30分之間的黃海和東海海域為5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北緯26度30分至“閩粵海域交界線”的東海海域為5月1日12時至8月16日12時。在上述海域範圍內,桁杆拖蝦、籠壺類、刺網和燈光圍(敷)網休漁時間為5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
3、北緯12度至“閩粵海域交界線”的南海海域(含北部灣)為5月1日12時至8月16日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