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黎元洪被革命黨人推為湖北軍政鄂軍都督。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16年6月黎元洪在袁世凱死後繼任大總統,恢復約法,召集國會。當時的武昌造幣廠鑄制了黎元洪像開國紀念銀幣,分為黎元洪戴軍帽像和黎元洪免冠版鑄兩種。目前,在我國各地郵幣卡市場裡,黎元洪開國紀念幣已十分罕見,由於該幣存世量很少,不少錢幣收藏愛好者已把目光轉到了一些錢幣拍賣會上。2007年“黎元洪免冠紀念幣”拍出了179萬人民幣的價格;2011年“黎元洪像戴帽開國紀念幣”拍出了三萬七千人民幣的價格
近年來一些研究顯示,黎元洪是一個“有武人外形的文人雅士”:他學貫中西,常常手不釋卷,並以其厚重有神的書法作品與學界頻繁交流。按“民國禰衡”章太炎的說法,黎元洪屬於“仁柔”型總統。1913年5月初,章太炎辭去袁氏政府的東北籌邊使之職來到武昌,想策動黎元洪出面競選正式總統,以與袁世凱抗衡。黎對章禮敬有加,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為表示對其學術和人品的敬重,黎還特書“東南樸學”橫軸相贈。章不禁握著黎督粗壯的雙手說:“今時有聲望者,首推黎公。……可作共和國總統。”
後來,章太炎以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黃興、蔡鍔為“五豪”,撰《民國五豪贊》其中對黎的讚詞雲:
黃陂長者,愛國若性。
承彼樂推,徂以求定。
人皆貪邪,我獨廉正。
不援朋黨,臚言兼聽。
仁而不武,陵夷為病。
黎元洪的儒雅風範,也為洋人所青睞。因黎元洪曾三赴日本留學或考察,回國後在張之洞的支援下,他主持制定了中國陸軍改革的第一個法規《湖北練兵要義(十條)》,編練湖北新軍,一躍成為“南洋名將”。德、法軍事觀察家來武漢考察時,黎以一口流利的英語與之交流,洋人在張之洞與慈禧面前稱讚黎為“知兵之將”。首義期間,第一個在戰地採訪黎氏的英國記者、長期在中國從事傳教工作的傳教士、出版商、作家與旅行家埃德溫·丁格爾,在《中國革命記:1911-1912》中這樣寫:“黎元洪將軍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儒雅,用英語跟我談話。……他像一個偉大的國家木匠,正根據目的和用途打造粗糙的木料。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不僅如此,他還不拘一格地讓入伍的秀才因才得職,並推動選拔人才走出國門,使湖北的留學人數約佔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
黎任清廷湖北新軍旅長(協統)時,軍中正在教唱張之洞填詞的軍歌,頌揚清朝“仁政”。投筆從戎的知識青年潘康時,覺得歌詞是睜眼說瞎話,就將歌詞中的“大清深仁厚澤十餘朝,列聖相承無異舜與堯”,修改為“大清篡竊已歷十餘朝,列代相承無異金與遼”。有人告發到黎處,這在當時可是殺頭的大罪,可是到了黎大人那裡,居然逢凶化吉:不僅未給他加罪,反而認為他人才難得,調到身邊當文書。後逐步提拔為排長和連長。接下來,潘成為辛亥革命中湖北隊官(連長)革命第一人。
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的原因如下:
曾任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系武漢黃陂人。黎元洪曾有一個“床下都督”之別號,其實暗喻著其一段不光彩的曝料。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義驚天一爆,舉國響應。10月17日,湖北軍政府門前祭壇高築,壇上黃帝軒轅氏靈位莊嚴肅穆。靈前擺設香案,陳玄酒,旗立兩側,鼓樂喧天,黎元洪跪讀祝文,三軍鳴槍,全體跪拜,三呼萬歲。黎元洪在祭黃帝儀盛典中就職湖北軍政府都督。
首義成功後,亟待舉薦一位眾望所歸的革命中堅人物擔任新政權首領。但奇怪的是湖北革命黨人卻推出一
1、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請黎元洪覆職,意在以黎元洪過渡,再擁曹為總統。黎元洪覆任總統後,無實權,又成了直係軍閥手中的玩偶。曹錕就位心切,仍採取各種手段逼黎元洪讓位。
2、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辭職,退出政壇,移居天津。後黎元洪曾妄圖東山再起,但組織政府計劃流產。 ...
段祺瑞不親自攻打黎元洪的原因:
中華民國號稱共和之國,段祺瑞作為總理,如果親自推翻總統黎元洪,害怕會被世人詬病,遭到抨擊,失去民心。但是透過張勳的攻打黎元洪,一切變得順理成章,先是勸張勳入京,讓張勳攻打黎元洪,自己再拿下張勳,師出有名又名正言順。
民國六年,張勳率五千辮子軍北上,7月1日張勳進京, ...
1、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請黎元洪覆職,意在以黎元洪過渡,再擁曹為總統。黎元洪覆任總統後,無實權,又成了直係軍閥手中的玩偶。曹錕就位心切,仍採取各種手段逼黎元洪讓位。
2、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辭職,退出政壇,移居天津。後黎元洪曾妄圖東山再起,但組織政府計劃流產。 ...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的意思是說:天地雖然廣袤無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這句話出自於唐代房玄齡的《晉書·宣帝紀》,是一部關於司馬懿一生的傳記。
《晉書》是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 ...
民國開國紀念幣:一種銀質紀念幣,發行於1912至1927年。正面刻孫中山半身像,上源為"中華民國XX年",背面為嘉禾圖圍繞"壹圓"二字,有民國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陵墓地球、無年號、嘉禾等版別。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直徑39毫米,厚2、5毫米,重26、95克。民國十六 ...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即“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五角星。後改為六角星。直線邊齒,重26、6克,成色百分之96至百分之96、9 ...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後,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鑄造的紀念幣。
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