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竹竿舞的淵源和特點
黎族竹竿舞的淵源和特點
黎族文化豐富多彩,其中竹竿舞就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觀賞性。這原本是黎族專門用來祭祀的舞蹈。隨著歷史的發展,它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舞蹈,更是年輕的黎族男女相互示愛的活動。伴隨著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跳著竹竿舞,那是一種別樣的感覺。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島這個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積澱而形成的。黎族社會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經濟生活、勞動生產、反抗鬥爭等等,都可以從舞蹈這個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現。
竹竿舞又稱竹槓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
“跳柴”原是黎族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據傳,跳柴是黎族一種已有數百年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經過辛勤耕作,換得新谷歸倉時,村裡男女老少就喜氣洋洋,身穿節日盛裝,家家戶戶炊制新米飯、釀造糯米酒,宰殺家養禽畜,祭祀祖宗和神靈。
隨著時代的變遷,跳柴習俗在黎族中傳播、演變。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漸消失,它已成為一種既是文化娛樂,又是體育健身的活動。過去那種只限“女打男跳”的習慣,如今也換之為“男女混合打跳”。過去,“三月三”為黎寨的山戀節,現今也增進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義的活動內容。青年男女憑藉跳竹竿活動,尋找“搭檔”,架設“鵲橋”,建立情誼。
在黎族傳統舞蹈中,所反映的內容和所涉及的範圍較廣,有祈神求福、驅魔祛病、生產勞動、社交娛樂、婚戀生育、豐收節慶、英勇鬥爭等,它們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從其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和性質看,黎族傳統舞蹈可以分為五大型別:宗教祭祀舞蹈、生活習俗舞蹈、娛樂喜慶舞蹈、生產勞動舞蹈和英勇鬥爭舞蹈。
您可能還會喜歡: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戲
精美絕倫的布依族刺繡文化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慧能學說的淵源和特點
慧能的佛教學說是從哪裡來的?下面就這個問題,進行一些探索。
一、關於人人皆有佛性
這 個問題,早在公元五世紀,道生就提出來了。但由於他的理論當時沒有譯出的經典作根據,所以一問世便受到很多非難。不久,《大般涅槃經》譯出,那裡承認“一 闡提迦”也可以成佛,即承認了人人皆有佛性,道生的理論因此才受到普遍的重視。但是,後來情況有所變化,即人人是否皆有佛性的問題,又發生爭論。其原因, 一者,南北朝時期是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當政,門第等級制度十分森嚴。承認人人皆有佛性,就可能導致在政治上消弱士族的特權。因此,這種學說並不為士族所歡 迎。再者,《大般湼槃經》譯出後,相繼又譯出《楞伽經》、《攝大乘論》,這些經、論又否認了一闡提可以成佛。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人人皆有佛性”並未能 成為定說。
到 了隋唐時期,門閥士族受到嚴重打擊。再者,統治階級需要欺騙更多的群眾。這種政治上的要求,反映到宗教學說上來,人人皆有佛性的說法便又佔了上風。隋唐時 期成立的天台宗、華嚴宗都持這種看法。玄奘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感到經典本身對這個問題的說法不統一,令人無所適從。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他不遠萬里,親赴 印度(玄奘去印度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取經。玄奘到印度以後,向當時著名瑜伽行派高僧,戒賢學習。瑜伽行派不主張人人皆有佛性。玄奘感到這 種說法不合乎中國國情,想變通一下,結果受到戒賢的批評。玄奘回國後,恪守師說。他和窺基所創立的唯識法相宗,始終堅持一闡提沒有佛性、不能成佛的主張。 但其他學派,都主張人人皆有佛性。可見,慧能關於人人皆有佛性的理論,只不過是接受了他以前大多數佛教徒,或佛教派別的說法而已。在這個問題上,慧能並沒 有什麼創新。
二、關於無念為宗
無念也就是無相,即對外界不執取。無相的思想,最早是在《金剛經》中提出來的。可以說,《金剛經》的主旨就在於宣揚無相。它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離一切諸相,即各諸佛。
《金剛經》主要是宣揚無相,這一點是佛教學者,或佛教徒所共認的。如《金剛般若經解義序》說:
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
有人說《金剛般若經解義序》就是慧能作的,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不管這篇序文的作者是誰,這裡說《金剛經》以無相為宗是抓住該經的基本精神了,又如明成祖說:
是經也,發三乘之奧旨,啟萬法之玄微,論不空之空,見無相之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集註序》)
可見,《金剛經》以無相為宗是公認的。慧能、神會的無念思想,就是從《金剛經》來的。這就是慧能、神會特別推崇《金剛經》的原因。但是,“無念”一詞,《金剛經》是沒有的。這一詞來源於《大乘起信論》。那裡說:
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
這就可以看出,慧能、神會無念為宗的思想,除繼承《金剛經》外,還繼承了《大乘起信論》。
三、關於頓悟
提出頓悟理論的開山祖是道生。可惜,道生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著已不存。慧皎對道生的這個觀點,有簡要地記述:
生既潛思日久,徹悟言外……校閱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高僧傳》卷九《竺道生傳》)
可見,慧能的頓悟理論也來源於前人。
黎族船形屋和竹竿舞[圖]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關於它的歷史,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據說,古時海南島上沒有人煙。大禹坐天下時,南海有一個俚國,國王有個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個丈夫,三個丈夫先後都死了。相師傳言她是掃帚星下凡,在家家破.本國國亡.一時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紛紛請求處死丹雅公主。此時.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國王不忍下手,便在一個北風呼嘯的清晨.備了一隻無舵無槳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種.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養的一條小黃狗也跟上了船.小船在風中飄人了茫茫大海。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歷盡劫難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了。她看到了遠處的高山嶺嶺,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無憂無慮的穿行於林間,所有的憂鬱和恐懼一下子消失了,在飽餐了野兔和鳥蛋之後,丹雅公主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
為了躲避風雨,防禦野獸的侵襲,丹雅公主在海灘切豎起幾根木樁,然後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又割來茅草圍在四周,她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白天,她帶著小黃狗上山打野獸,採野果。晚上睡在這船屋裡,小黃狗忠實地守在門口。後來.船板爛了.她割下茅草蓋頂,這就是後來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雛形。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稱為“打柴”。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當一對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嘿!呵嘿!”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睞。
早在宋代,大文學家蘇武在結束流放生活離開海南時,得到黎族父老鄉親的“黎歌變舞祝公歸”的歡送,寫下了“蠻舞與黎歌,餘音猶沓沓”的詩句。可見,黎族的歌舞不但歷史長,而且有其獨特的魅力。
黎族的竹竿舞
竹竿舞
很多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舞蹈貫穿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族習俗,就必須要了解他們的特色舞蹈。
黎族的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 ...
芒康弦子舞的流派和特點
芒康弦子舞按地區可分為:端莊穩重的鹽井弦子舞(包括有上下鹽井、曲孜卡、木許、玖龍等地);瀟灑飄逸的徐中弦子舞(包括徐中、格南西、麥巴、卡布等地);動作難度較大而輕鬆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包括索多西、朱巴龍等地);自由開放的曲鄧弦子舞等。按地域分為:輕快流暢鮮豔的谷地弦子舞;粗獷質樸雄渾的半農半牧區山地弦子舞 ...
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葫蘆笙舞樂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分,是傈傈族最重要的傳統器樂形式,也是傈傈族大眾自娛自樂的舞蹈,“刮七七”則是該舞蹈的領舞樂器。隨著歷史的發展,傈傈族也改編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歷史淵源及傳說
據對一些曲目的比較分 ...
屬羊的人有什麼性格和特點?生肖羊外柔內剛?
屬羊的人有什麼性格和特點呢?古時候羊因為溫馴又好養,馴養的回報也高,能帶來很高的經濟價值,所以人們都挺喜歡羊。民間的神話傳說中,還記載羊是天神的坐騎,因天神感念人間疾苦,特地將羊派到人間造福,而且在很多的神話故事,比如《山海經》裡,就有不少長著羊的犄角,或者羊的身體的神明,可以說在古人心中,羊是吉祥的象徵 ...
春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含義和特點
春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含義和特點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並稱為“兩分兩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四個最重要的標誌性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時太陽行至黃經零度,正當二月中,因為中分春天為兩半,得名叫春分。
春分,自然界變化的表現是白天和黑夜一樣長短 ...
夏至節氣的含義和特點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含義和特點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 ...
清明的時間和特點是什麼 清明是什麼時候
清明的時間和特點是什麼 清明是什麼時候
清明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甦,可以春耕播種了。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