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葩,它不似其他民族以某地群居,他們分佈全國各地。但是他們卻都擁有著相同的回族文化。不過組成回族文化的特點卻是多種多樣,由於地域性的差別,導致回族與各民族的交流更加豐富。下面就介紹回族文化特點都有什麼。
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其先民主要是13世紀蒙古人3次西征後大批東遷的“回回”人,以及遠在唐宋時期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透過通婚等多種因素,並吸收了漢、蒙古、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逐漸形成了回回民族。
漢語為回族的共同語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在邊疆民族地區,回族人民還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佈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阿位伯語稱作“麥斯吉德”(義大利拜安拉的場所)。清真寺基本上建在回族聚居區,體現了回族人“圍寺而居”的特點。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舉行禮拜和宗教活動的場所,有的還負有傳播宗教知識、培養宗教職業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著重要位置,亦是回族建築藝術的代表。
在回族聚居區寧夏,盛產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髮菜,人們依其顏色分別稱為紅、黃、藍、白、黑。這馳名中外的“五寶”是回族人民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花兒”又稱“少年”,是流傳在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區的一種民歌,實際上是一種高腔山歌。在“花兒”對唱中,男方稱女方為“花兒”,女方稱男方為“少年”,這種對人的暱稱逐漸成為回族山歌的名稱,亦統稱為“花兒”。
古爾邦節和開齋節是回族的兩大主要節日。“古爾邦”,阿拉伯語為“犧牲”、“獻牲”之意,並稱“宰牲節”和“獻牲節”。開齋節也叫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音譯,也是回族隆重的節日。
黔菜經過不斷的變革和發展,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黔菜文化。黔菜在發展中受到各地名菜技法烹飪的影響,讓如今的黔菜烹調技法相比其他菜系更為多樣。那麼你瞭解黔菜文化嗎?如果你不是很瞭解,一起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貴州省坐落於神秘的雲貴高原,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致使山中盛產上百種中藥材、上百種天然的野生食用植物及繁衍著上百種野生小動物,靠山吃山,使得貴州的飲食文化博採奇珍異獸,盡享高原自然精華。對眾多美食家而言,品嚐黔菜實在是他們心存已久的夢想和口福。
貴州人被稱之為是大吃的民族,在民族節日中,更能體現出吃的隆重與講究,有肉必有酒,有酒也必有煙,大碗的喝著自釀的酒,吃著大塊的肉,大聲的行著酒令,吸著自種自制的水煙,一次慶宴、一次開心吃上三五天才盡興是件很平常的事。
一個在飲食上頗為講究的民族,必定有著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貴州到處聚合著一群又一群嗜吃的民族,一個世居著多民族的省份,其飲食文化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及方法,不僅特色性強,民族性強,而且天然的營養成分及獨特的烹製方法也是中國十大菜系中的任何一個菜系所不能相比的。
黔菜的形成歷史久遠,是在少數民族創造的烹飪文化基礎上,不斷吸收中原及毗鄰省區優良的烹調技藝而逐步形成。黔菜是貴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文化是區位文化多元要素的複合。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勤勞智慧的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風味食品和大眾飲食文化。貴州的風味佳餚和傳統食品,富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地域特色,包含了珍貴的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美學的內涵,是中國食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有根據自己獨特的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和飲食習慣形成的特色美食。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具特色。在龍巖文化中,客家人的飲食,聽說與漢族有很多的相同,也有很多的不同。本期小編帶你瞭解龍巖客家人的飲食文化。
客家菜特點的形成,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有很大關係。客家人聚居在山區,山高水冷,地溼霧重,食物宜溫熱,忌寒涼,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飲食以烹調山珍野味見長,略偏“鹹、油”,創造了有特色的飲食文化。
一、客家飲食具有野、粗雜的特點
吃野。這裡所說的“野”,主要指野菜、野果、野味。“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新鮮、無汙染,這正是營養學家所提倡的。客家居域多為南方的山區和林區,野菜、野果、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這都為客家人“吃野”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吃粗和吃雜。客家人向有吃粗和吃雜的文化傳統。以糧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他包括番薯和芋都歸為雜糧之屬。客家人尤其喜歡吃內雜,即禽畜的內臟,由於烹調得法,甚至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參加國家的名菜譜指列。客家菜以乾菜為代表,如豆腐乾、蘿蔔乾、地瓜幹、菜乾、老鼠幹、肉脯幹、筍乾、鹹菜乾等。吃粗吃雜,不挑食,不偏食,有益於平衡營養,有益於身體健康。
二、客家飲食的豐富性特點
客家人既傳承祖居地傳統,又能吸取遷徙所經之地諸多飲食特色,更善於與聚居地的土著相融合,這便形成了客家飲食的豐富性。客家人的食譜,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也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食品,更有閩粵地區的醬醃味菜。又由於客家人雖則平日粗茶淡飯,但甚好客,崇尚祭祖及重視節令喜慶飲食,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飲食習俗,飲食文化更形多姿多采。
你可能會喜歡: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揭秘美國人喜歡吃什麼中國菜
來看看在中國怎麼請客吃飯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中華飲食深入了家家戶戶,其中一道根據毛領袖口味而發明的毛氏紅燒肉更是一絕,古有東坡肉,今有毛氏紅燒肉,可以說都是非常不錯的菜,但是你對毛氏紅燒肉有多少了解呢?本期中國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毛氏紅燒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湘菜系。此菜甜而不膩,香味可口。毛領袖專屬 ...
文昌雞產於文昌,因此得名,位列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在中國素有最佳食用型雞種之稱,在海南也流傳著“沒有文昌雞不成席”的說法。文昌雞肉嫩味鮮,爽滑異常,你是不是聽到就已經流口水了?一起來了解文昌雞的飲食文化吧!
名稱由來
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隻雞供奉皇上。皇帝品嚐後稱讚道: ...
俗話說得好“酒桌上面見真章。”若是要比出兩個人誰最厲害不一定是其它的方面,也可以透過酒桌上面來。喝酒也是有著很多禮儀文化的,你知道酒桌文化有什麼嗎?本期酒文化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如果你宴請的物件是的黨政領導,那麼,應該按被邀請領導的“職務高低、以屬地優先”的原則來依次安排座位,千萬不可造次。最 ...
中國的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們經過長年累月的繁衍生息,結合環境、氣候和自然條件逐漸形成各自的生活特點,飲食作為這些特點的一個重要的反饋,是我們瞭解地區特色的途徑,那麼瞭解首都,瞭解京菜文化都有什麼特點呢?
北京是我國首都,是歷史上著名古都之一。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有300多年的歷 ...
中國是個多民族相互融合的國家,我們擁有多達56個民族。除了人口最為龐大的漢族,其他少數民族都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又有滿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壯族等等最具代表。他們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基本代表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
少數民族萊少數民族菜也稱“民族風味萊”,是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 ...
春節可以說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樣一個日子裡,大家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在一起好好的聚聚。那你知道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在春節都會做些什麼嗎?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藏族人民所過新年節日,與漢區春節大有不同。一進入農曆12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新年的儲備。當新年的前幾天,不管農 ...
蒙古族隨著歷史的發展,還有積累了生活中的經驗,從而形成了一種皮革文化。這種皮革文化有著很高的實用功能還能反映出蒙古民族的審美心理。這種皮革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從蒙古高原各地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文物可以看出,蒙古高原古人類用獅子、大象的牙齒和鹿角等製作類似骨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