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鼓詞名家之一:溫州鼓詞陳春蘭全部

鼓詞名家之一:溫州鼓詞陳春蘭全部

  在南方,最出名的鼓詞就屬江蘇揚州鼓詞,另外就是浙江溫州鼓詞了。在浙江溫州鼓詞中,有這樣一名鼓詞名家——李春蘭,她有著哪些作品和個人資料?讓我們一起往下了解了解吧。

  陳春蘭,女,漢族,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溫州鼓詞著名青年演員。浙江省曲藝協會會員,溫州市曲藝家理事。陳春蘭自幼熱愛曲藝藝術,6歲拜溫州鼓詞著名女詞師張秀紅為師。17歲登臺演唱,曾演唱過(麒麟豹)(十美穿金扇)(包公案)(胭脂)等傳統曲目。

  為了博採眾長和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她又先後拜名師陳玉麟和溫州鼓詞“四大流派”之一的丁凌生為師進行深造。由於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在名師指點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表演蒼勁莊重,刻畫人物感情細膩,唱腔平緩自然,吐字清晰,道白自如。

  據統計,她每年應邀到各地演出多達200多場。除演出外,她還先後錄製了溫州鼓詞VCD光碟100多張,曲目有(胭脂)(玉蜻蜓)(雙珠鳳)(海瑞智鬥張居正)(釵頭鳳)(玉生香)(呂蒙正)(十二紅)等,這些曲目均成為了溫州鼓詞市場的暢銷曲目。

  溫州鼓詞是流行於浙江溫州及其毗鄰地區的一個曲藝品種,俗稱“唱詞”。因過去的藝人多為盲人,故又稱為“瞽詞”或“盲詞”。它用溫州方言表演,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清代中期已見流傳。藝人們演唱用的主要樂器,有牛筋琴、扁鼓、三粒板、小抱月等。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長篇曲目有《陳十四娘娘》、《十二紅》等。

  2006年5月20日,溫州鼓詞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鼓詞文化名家之一:溫州鼓詞林秀珍簡歷

  在南方,最出名的鼓詞就屬江蘇揚州鼓詞,另外就是浙江溫州鼓詞了。在浙江溫州鼓詞中,有這樣一名鼓詞名家——林秀珍,她有著哪些作品和個人資料?讓我們一起往下了解了解吧。

  林秀珍(1969-2-),瑞安馬嶼玉岙人。1985年4月開始隨父學藝,16歲就開始正式登臺演唱,從藝期間勤奮好學,天資聰穎,虛心求教,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表演莊重,刻畫人物感情細膩,唱腔平緩自然,吐字清新,道白自如。

  故此脫穎而出,在溫州藝界嶄露頭角。近幾年來,除演出外,她先後錄製了許多溫州鼓詞VCD光碟,併成為目前溫州鼓詞音像市場的暢銷曲目,深受群眾熱烈歡迎。

  她演唱的代表曲目有:《李亞仙刺目》、《二度梅》、《大紅袍》、《楊家將》、《獲楊案》、《丁香打肚》、《鴛鴦帶》、《龍飛鳳舞》等。

  鼓詞的韻文包括三個部分:一、唱句;二、含句;三、數板句。唱句的句法結構以四三式的七字或或加冠七字句為基本句式,有時,為加強氣氛,也運用五言、大言。唱句除首句起韻外,其餘奇句落仄聲,不求合轍,偶句落平聲,必須押韻。

  韻分:先、冬、江、支、歌、漁、陽、更、貞、灰、真、山、寒、由、知、來十六部,只論平仄,不分陰陽,其中“先”部和“來”部,“歌”部和“由”部有許多字韻母收音相同或相近,可以互借,其他不可借用。

  唱句中間換韻,以道白後換韻為好,也可以在唱句中直接換韻。唱句用韻避免連用相同字或同音字。唱句有表唱、人物唱之分,意義與表(白),人物白相同。含句是詞中人物韻白,有臺引、定場詩、出場白等。

  其聲韻要求和唱句同,句式不限於七言。念句可套用曲牌,如《點降唇》、《撲燈蛾》等,它的確良句式聲韻按譜填詞;不用曲牌的,可用戲劇韻轍。

  數板句大都採用三、五字相同的句式,上句平仄不拘,下句押韻。用韻平仄均可,一般押仄聲韻。韻字要求同一聲調,或上、或下、或入,一韻到底。數板句除兩一韻的特殊用法外,中間不宜換韻。

豫劇六大名旦之一:豫劇大王陳素真

  豫劇作為我國的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在戲曲界的名聲也是非常大的。雖然同樣在北方並不能夠達到京劇那樣屬於一個國家的國粹,但是豫劇所蘊含的底蘊同樣是不可小覷的。出現的優秀人士更是數不勝數。

  那麼,本期豫劇文化一起了解豫劇大王陳素真。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定居於天津市。

  曾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副會長,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會長,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名譽會長,河北省文聯委員,天津市戲劇家協會副會長、天津市文化局顧問、天津市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等社會榮譽職務。

  她8歲拜師,10歲登臺,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13歲收徒,人稱豫劇甘羅。她是戲曲教育家、豫劇改革家。並首創豫劇界第一個流派“陳門藝術“,被觀眾和劇作家及戲曲大師們譽為:豫劇一代宗師、豫劇舞臺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蘭芳、豫劇皇后、豫劇三鼎甲之首、豫劇大王。

  陳素真是豫劇六大名旦中年齡最大,從藝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劇大師,因豫劇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作為一個傑出的戲曲演員,除了其他方面的藝術造詣之外,唱腔美是觀眾折服的重要因素。馬金鳳不但有著精湛的表演藝術,而且練就和保護了一副“金嗓子”。她以高亢、清脆、甜美、樸實等特色,形成馬派藝術而著稱於世。

  1956年以來,馬金鳳曾先後四次率領洛陽市豫劇團進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熱烈歡迎,得到高度評價。作家老舍看過她的演出後,曾欣然贈詩讚美:“大眾喜顏開,洛陽金鳳來,打朝嘲笑謔,掛帥奪風雷。歌舞全能手,悲歡百練材。長安春月夜,鼓板綻紅梅。”如今她年過八十,仍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唱腔韻味和演出風采不減當年。

  然而,她的金嗓子決非天賦,而是從痛苦的煎熬中得來。在她少年時代,嗓子並不好,也沒有忘記被戲霸踢下臺頭部留下的那塊傷疤。為了練腔,她抱著水罐扣信臉面高喊,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天長日久,她的前額竟被水罐邊沿磨破了皮,形成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九年,終於練出了一副金嗓子。她深有感觸地說:“我把嗓子看得比命還珍貴,因為嗓子就是我的武器。”

  陳素真先生一生演出劇目眾多,其中代表劇目有她自編自創或移植的如《宇宙鋒》、《三上轎》、《梵王宮》、《春秋配》、《拾玉鐲》、《穆桂英》等,還有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為陳素真先生量身定做的十多部樊戲《凌雲志》、《滌恥血》、《霄壤恨》、《三拂袖》、《義烈風》、《女貞花》、《柳綠雲》、《克敵榮歸》、《伉儷箭》、《巾幗俠》、《桃花庵》等也成為了她的代表作。

  清朝遺老鄒少和在《豫劇考略》中稱讚:“豫劇向無坤伶,近十年來始有之。就中陳素真者,為坤伶之翹楚。珠喉玉貌,舉止嫻雅,能造新音,尤工表演,一時以豫劇中之梅蘭芳視之。”陳素真大師的藝術座右銘是“藝不驚人死不休”。

  【結束語】陳素真大師作為豫劇六大名旦之首並非只是出道以及年紀的原因,其在技巧以及唱打等等方面都是當時戲曲界當之無愧的豫劇第一人。


溫州鼓詞名家阮世池個人簡介,主要作品

  阮世池,溫州鼓詞名家,溫州鼓詞第二代代表人物,溫州鼓詞“阮派”創始人。他敢於突破舊框,善於吸取民間俗語及其他藝術門類之長,影響十分廣泛。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這位鼓詞名家阮世池吧。   個人經歷:   阮世池(1928.9.11-),瑞安市安陽鎮人。浙江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的民間藝術家、溫州鼓詞“阮派”創 ...

溫州鼓詞的特點流行於浙江溫州地域的曲藝

  在過去的年代裡,溫州鼓詞的很多藝人都為盲人。因為用的是溫州的方言來表演,所以特別具有地方獨特的藝術風格。溫州鼓詞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往下了解溫州鼓詞的特點。   瑞安鼓詞的內容大都取材於歷史小說和民間傳說。分其類別,大致有神話類、歷史類、武俠類、世情類、公案類,其中以表現朝 ...

溫州鼓詞的現狀在生存中求發展壯大

  溫州鼓詞也稱為是瑞安鼓詞。是浙江溫州流行的一個曲藝品種。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陳十四娘娘》、《十二紅》等。歷史悠久的溫州鼓詞,現狀會是如何呢?是不是發展得更好了?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瑞安市現轄5個鎮、10個街道,總人口119.05萬。瑞安人自古以來就十分喜歡聽鼓詞,據張綱《杜隱園日記》載:“晚, ...

溫州鼓詞

  溫州鼓詞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溫州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因過去市鬥是盲人操之為業,所以又稱“瞽詞”。據已故名藝人季松年、管華山說:溫州鼓詞,“始於明代, 由橫陽里巷之曲與詞曲合併而成。 橫陽,即今平陽;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間小調。當時在野的文人與聰明的盲藝人,承受了古樂的衣缽,並吸收了當地的民間小調,創造了說唱形式 ...

溫州十大人氣小吃之一燈盞糕

  燈盞糕是溫州的特色名點,歷史悠久。據說在元末明初劉伯溫義軍攻溫州城的和城內義軍聯絡暗號,為“等斬”糕(意為縛好內蒙古人),溫州俗話“等斬”和“燈盞”是同音。一起去了解富有溫州文化的特色小吃吧!   歷史起源   據說在元末明初劉伯溫義軍攻溫州城的和城內義軍聯絡暗號,為“等斬”糕(意為縛好內蒙古人),溫州俗 ...

溫州鼓詞劇目徐九經升官劇情簡介

  溫州鼓詞的劇目廣泛吸收評書、戲曲、古典小說的精華來進行創作,因此,諸多經典劇目也是其它戲曲的經典。下面要介紹的徐九經升官就是京劇史上的經典之作,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其劇情吧。   明朝,玉田知縣徐九經懷才不遇,經常借酒澆愁,只以為此生無望。一日,並肩王的小舅子尤金正在舉行婚禮,安國侯的乾兒子劉鈺率兵 ...

溫州鼓詞劇目鳳儀亭簡介,歷史淵源

  溫州鼓詞,俗稱“唱詞”。其內容多由藝人吸收收評書、戲曲、古典小說的精華,加上自己的創作,和民間歷史傳說關聯較大。下面,要介紹的是與傳說相關的一個劇目《鳳儀亭》,趕緊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鳳儀亭劇情簡介:   呂布趁著董卓上朝,窺視貂蟬,並邀貂蟬到鳳儀亭相會,貂蟬向呂布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很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