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不能統一六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上,國家沒有想到從商業上收稅,或可供收入很少,一是沒有前車之鑑,而是商業需要非戰爭的的國內和國際環境,周邊國家不時火拼,商家不能做大,商業稅收種類不能增多。;
2、軍事上,軍隊世襲,採用軍屯,時間久了,戰鬥力都會削弱。不想削弱怎麼辦,國家強大時,向周邊國家派出駐軍,也可以是僱傭軍,由國家扶植,經常鍛鍊,壯大國威。
3、文化上,禮儀教化很先進,但當時不受用。國際形勢火燒眉毛,還談整頓吏治,大化革新,不適應時代潮流。而秦用法家,嚴刑峻法,搞軍國主義政策,順應時勢。
4、秦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和發展潮流。
1、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共執政了12年,在秦始皇死後的三年,繼位的秦二世被殺害後,過了三個月,被劉邦滅秦。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實現了大一統 並自稱為始皇帝。但因為秦始皇的殘暴不仁 和奢侈享樂 ,秦國是去明星並爆發了多處起義,秦王朝也有了衰敗之時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了他東巡的路途當中,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秦始皇39歲統一六國。
秦始皇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統一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統一的六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
1、齊國:現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區域以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部靠海。
2、楚國: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全部以及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山東、上海、浙江的部分地方。
3、趙國 :主要是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
4 ...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是滅韓,滅趙,滅燕,滅魏,滅楚,滅齊,策略是遠交近攻,先弱後強,逐一攻破,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去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 ...
公元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
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
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公元前225年,王賁率領五萬 ...
意義有: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周密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爭。李斯、尉繚等協助秦王制定了統一全國的戰略策略。秦滅六國的戰略有兩個內容,一是乘六國混戰之際,秦國“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秦王政採納了尉繚破六國合縱的策略,“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從內部分化瓦解敵國。 ...
1、統一六國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要求;
2、秦透過商鞅變法增加了國力,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進了統一的到來;
4、地理位置優越,東函谷、西散關、北蕭關、南武關。河水為其護國之河,崤山為其屏障之山。六國則平原相連,征戰不已。 ...